长工绝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0章 新党独大,器材室四角对着镜子,长工绝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党独大

左相。</p>

这可是大尧朝纲最重之位之一,左右相辅国理政,中相调和,三相之中,尤以左相为内阁主轴、政纲枢机,乃当朝权臣之首!</p>

穆起章倒台已久,左相之位一直由三省轮推代理,至今未定。</p>

如今,陛下亲口点出,显然要在今日定下此人!</p>

全殿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名字的出现。</p>

果然,不出所料,王擎重微微前踏半步,正色奏道:</p>

“启禀陛下,左相之位,关乎国政之纲,臣斗胆推举三人供陛下甄选。”</p>

“其一,为御史中丞赵启文,此人历任中枢,行事谨慎,熟悉律政,曾协办太祖年间三部联案,有大才。”</p>

“其二,工部尚书徐仲诚,秉政多年,三度整修漕渠、建运道、整市制,政绩昭然。”</p>

“其三,则为户部尚书林志远,自乱起以来,以一部之力统六道财赋,调拨不误,恩威并济,实乃国之柱石。”</p>

说罢,他退身一拜,语气沉稳:“三人皆堪大用,请陛下定夺。”</p>

此言一出,殿上再次哗然。</p>

这三人,竟全部是新党中坚!</p>

赵启文是王擎重旧友,一路由吏部提拔至今;徐仲诚与林志远更不必说,正是今日“新策”主推之人。</p>

新党众人面露欣慰之色,清流一系却脸色大变。</p>

——果然,步步为营。</p>

前有“改风新策”赢得天子信任,再以“吏部三准”集中人事大权,如今更是要将整个内阁都收入囊中!</p>

王擎重,已经不仅仅是个吏部尚书,而是整个朝局的掌舵人!</p>

而天子萧宁,依旧没有拒绝的意思,只是静静点头:“三人皆为栋梁。”</p>

“此事,朕记下了。”</p>

“暂由三省议推,再由内阁上呈,择期定下。”</p>

此言虽未立即定人,却已八九不离十。</p>

“既有旧人出,亦需新人补。”</p>

“朕再问——”</p>

“御史台台正、都察院副使、兵部副尚、礼部典仪正使、太常少卿……”</p>

“凡今日在职未满,因战乱伤亡、罢贬、空悬者,皆在此次录补之列。”</p>

“吏部与中书台、门下省三方协议三日内拟册,五日后定人。”</p>

此令一出,众臣低头应诺。</p>

而王擎重再次上前,神情淡然,语气更显沉稳:“陛下,诸位缺职,吏部早已备有名单。”</p>

“臣愿当场呈表,由陛下阅定。”</p>

这不仅是提前备好,更是早就算准了今日节奏!</p>

许居正死死盯着王擎重递上的册子,心中已是万分沉重。</p>

他知道,那册子里,十有八九,都是新党之人。</p>

他身旁的霍纲也已面色凝重:“若陛下不拒……朝局再无抗衡。”</p>

“今后朝堂,只有新党,不再有‘清流’。”</p>

郭仪却沉吟半晌,眼神依旧如古井无波。</p>

他轻轻摇头,低声吐出一句:</p>

“未必。”</p>

“棋子落得越多,反倒越是局中。”</p>

“只看……陛下最后那一步了。”</p>

——太和殿上,钟声再鸣,日色穿窗而入。</p>

“风已动。”</p>

“——雷未至。”</p>

太和殿内,钟鸣渐歇,朝阳初照。</p>

然而这照进殿中的一缕金辉,却未带来半分暖意,反倒映得人心阴冷如霜。</p>

文武百官肃立于丹墀之上,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清流诸臣,此刻面色愈发凝重。</p>

随着王擎重上奏,将三位新党骨干一并推为“左相之选”,这场以“改风”为名的大朝会,已然逐步偏离他们所期待的轨道。</p>

许居正的手指缓缓攥紧,拇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p>

他的目光紧盯着御座上的那道身影,仿佛要从那张冷峻如山的面容中,读出一丝动摇的痕迹。</p>

——可惜,没有。</p>

萧宁神色平静,甚至称得上平和。</p>

他只是微微颔首,语气沉稳道:“三人皆为栋梁,此事,朕记下了。”</p>

“暂由三省议推,再由内阁上呈,择期定下。”</p>

此言一出,等同于默认!</p>

这一刻,许居正只觉胸中如有重锤重击,一口气险些喘不过来。</p>

“若左相之位,真落入他们之手……”</p>

他眼神阴沉地扫过王擎重、林志远等新党中坚之列,心头竟生出一种极度沉重的无力感。</p>

——国策可以更改,律令可以回收,可这“左相之位”一旦落定,那便是铁铸权柄。</p>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首,若落入新党掌控,那往后哪怕清流再有妙策,再有实心实意之臣,怕是也难有出头之日!</p>

“霍纲。”许居正微不可察地偏头,低声传音。</p>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霍纲回应得果断,眉目间早已失去了平日的和缓儒雅,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肃杀之气。</p>

“当年穆党肆虐,吾等眼睁睁看着左相之位落入狼手,换来的是什么?是党争,是祸乱,是民不聊生。”</p>

“如今王擎重亦欲步其后尘,若再坐视不理……”</p>

“我大尧……危矣。”</p>

他话语未尽,却已震得许居正心弦微颤。</p>

许久未言的郭仪,此刻终于轻叹一声,开口道:</p>

“二位何须如此焦急。”</p>

“王擎重这步棋,下得太快了。”</p>

“先由林志远试水,再立左相候补,随后急报吏部名册……表面是按章筹政,实则欲将整个朝局一朝拿下。”</p>

“可你们不觉得,这种‘太快’,本就是破绽吗?”</p>

许居正皱眉:“郭大人依旧是说……陛下早有察觉?”</p>

“我不能肯定。”郭仪摇头,“只是,陛下若真如此轻易被迷惑,又怎能在四王乱中如履平地、全身而退?”</p>

“他沉默,不代表他不察。”</p>

霍纲却哂然一笑:“话是这么说。但他若真信了林志远这帮人一套,再打算回头时,左相已定,吏部已固,户部在手,那时再反应过来,已然迟了。”</p>

许居正低声道:“不能再赌了。”</p>

“郭大人纵有慧眼,但今日之局,若再坐视不理,新党真要大权在握。”</p>

他目光转向殿外那道晨光,轻声自语:“此时大尧,国虽未亡,民心却碎。民不问谁能御敌,只问谁能安世。”</p>

“郭大人现在,难道……真的还觉得陛下是有意为之?”</p>

霍纲无奈道:“若真是如此,为何我等竟连一丝端倪都未曾察觉?那面上的赞许,若非真心,又怎会那般自然?”</p>

许居正心中亦是疑窦重重。</p>

“若说陛下心有筹谋,装作赞同以引蛇出洞……可他自始至终,未曾有任何试探之举,甚至连一言反问都没有。”</p>

许居正望着那御座上的青年皇帝,心情沉重,“他,是不是根本没看出问题?”</p>

“我们……不能再等了。”</p>

“如今虽无朝党明争之乱,但乱局未息,百姓盼的是新政,不是旧弊轮回。”</p>

霍纲此刻缓缓点头:“是时候了。”</p>

他袖中抽出一份薄册,乃是昨日刚刚拟就的“德政十议”,囊括清流中数位贤臣之议策,包括粮制平改、徭赋新律、兵籍巡检、童学八策……</p>

“我昨日去过南书院。”他说。</p>

“那些年轻士子,不输前朝旧臣。他们无权、无位,但心中有民。”</p>

“他们才是我大尧之根。”</p>

许居正深吸一口气,眼神一凛:“不管陛下心中是何打算,今日这殿上……我们必须开声了。”</p>

“若无声音入耳,便无人知还有希望。”</p>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一如往昔并肩时那般坚定。</p>

这一刻,不需言语,已有共识。</p>

“若不趁改风日推举这些人上位,只怕以后机会渺茫。”</p>

许居正暗自思忖,“陛下刚归,朝纲尚未稳固,一旦新党趁机将人塞满六部九寺,我等即便看破其中阴谋,亦难以挽回。”</p>

霍纲亦下定了决心。</p>

“郭仪虽说陛下心中有数,但我们不能只信空言,国政非儿戏,一步错,便步步崩。”他转头望向许居正,眼神坚定。</p>

两人目光在朝列中交汇,仿佛早已达成默契。</p>

“既如此——”</p>

“我们就推几个!”</p>

“推几个清流出身,真正为国为民之人,站出来,针锋相对!”</p>

“哪怕今日站出来会得罪陛下,也要拦住这班新党妖言!”</p>

他们知道,一旦林志远这些提案通过,那么接下来,王擎重将有充分理由推荐自家人接替新设官职,而朝堂将一步步陷入他们的掌控。</p>

今日之朝,不再只是改风之议,更是正邪之战,清浊之争!</p>

他们不能退。</p>

许久之后,许居正低声道:“待陛下下一步回话落定,你我需齐上本疏,推荐之人,必须不染党争,不涉私利。”</p>

“我已有名单,三人可堪大用,皆为我亲自考校。”霍纲点头道。</p>

许居正目光一凛,顿了顿,又道:“还有一点……”</p>

“这一次,我们不能再只靠臣本陈情。”</p>

“得有人站出来,当朝力争!”</p>

霍纲沉声点头:“我来。”</p>

一言定音。</p>

两人心知,今日这一战,若败,朝纲尽失,若胜,则百官可安。</p>

他们不能再等陛下自悟,他们要主动出击!</p>

只盼,天子能听见他们忠言,不负社稷之望!</p>

……</p>

“中书省参议拟定名册已上。”太监轻声奏道。</p>

王擎重一拱手:“吏部亦奉上入选草议,请陛下过目。”</p>

萧宁眸光一转,正要接过,却在此时——</p>

许居正踏前一步,躬身一礼,朗声道:</p>

“陛下,臣有事奏。”</p>

一句话,打断了所有人的节奏。</p>

新党一方神色一凛,纷纷转头。</p>

王擎重眉头皱起,眼神中多了一分冷意。</p>

而清流阵营之中,众臣却是齐齐挺直了背脊。</p>

——来了!</p>

——终于不再沉默!</p>

萧宁眉目未动,眸中却隐现一抹意味不明的光。</p>

“讲。”他平静道。</p>

许居正道:“此次改风,举国皆盼新政。然若用人失察,法制再妙亦空谈。”</p>

“左相之位,臣知事关重大。但臣恳请陛下,广择贤才,不拘一系。”</p>

“朝中仍有不少实干之臣,虽位卑言轻,却心系民本,不徇私党。”</p>

“臣已拟荐人名册三十人,请陛下过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犬啸山河

姜堂第一废

恋爱脑

堰晗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张辣辣爱吃汉巴味德

我把留守村打造成了首富村

海东流

快添添我下面我受不了

卢欣

一天下课几个男生把我拉到他家小说

韶光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