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绝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4章 改科举,器材室四角对着镜子,长工绝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改科举

金銮殿内,日光愈盛,已从东窗斜照至殿心中央,流金般洒落在那一方青玉御阶上,将萧宁的冕服镀上一层不可逼视的光泽。</p>

这座朝堂,曾在大尧历代天子手下,见证无数风波起落;而此刻,却仿佛静止在这一瞬之中。</p>

名录已传阅一圈。</p>

列臣皆无言,或低眉沉思,或面带震骇,或轻抚长须,面色复杂难明。</p>

那是一种说不出口的钦服,又隐隐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疑惑——天子究竟是如何,在他们都尚未有暇顾及之际,便悄然寻得这许多寒门俊杰?</p>

更重要的是——他是如何做到,能将那一位位如落在尘埃中的真才实学之人,一一整理、详注、考核,最终聚录成这份几乎无可挑剔的名册?</p>

而这份名单上,不仅有许居正、霍纲、魏瑞等人原欲举荐的数位心腹士子,更有不少名字,是他们虽耳闻,却未曾真正接触、亦不敢贸然推荐者。</p>

这些人,有的出身低微到令人侧目,有的未曾一试科场便沉埋市井。</p>

可在这册子里,却一一名贯履清,点评分明。</p>

这已非“识人之明”,而更像是一场超越庙堂常理的系统搜罗与排查,是对朝廷体系之外那片人才荒野的惊雷一击。</p>

而这份名单,仅仅只有三十七页,一百二十六人。</p>

众人尚未从这程加以统筹。”</p>

“昔年汉初察举,犹有典法;唐时科取,尚设殿试。今之名录虽佳,亦应循程而正。”</p>

话语渐多,几近哗然。</p>

一时间,朝中列位清流、新附文臣、地方官吏,竟纷纷各言其是,或争论谁才应居上列,或质疑某人资历不足,或主张以地域分类、按品试程——甚至已有御史中丞建议设“五道巡考”,由五部之首设问,十三司行核,分榜记名,三轮考复,方为公允。</p>

原本静如深井的殿中,顷刻之间化作千帆争渡之局。</p>

许居正见状,眼角微微抽动,暗自叹息。</p>

方才还是“无人可任”,如今却成了“人太多难分”——</p>

他沉吟片刻,终于迈步出列。</p>

“陛下。”</p>

他的声音并不高,却如一记铿锵清钟,立时止住了殿中众议。</p>

“臣等本言‘官无其人’,今陛下广纳才俊,反生争夺、评议、执拗,实非臣等本意。”</p>

“然臣斗胆以为,既为补官、启新制,择人为本则不可草率。”</p>

“今千余人所列,虽皆履历详明,才行可据,但若未试其志、验其能、辨其长短,便授以官秩,恐有偏举之虞。”</p>

“臣以为——不若设一大考。”</p>

“大考之前,分级设程,列其长短,归其属性,或文、或法、或吏、或兵、或杂艺、或机务——皆设命题。”</p>

“设考司、司案、总府三道相互钳制,既可公允公平,亦可避党私干政之忧。”</p>

“再由天子御定其法,择才而任。”</p>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一静。</p>

诸多争论者,皆在此刻神色一顿,似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折中的方案。</p>

“考!”这个字,如破局之剑,暂时止住了众人的杂议。</p>

不少官员纷纷点头。</p>

“许公所言甚当。”</p>

“设考,既不徇情,又不误贤。”</p>

“朝廷原本即以科举立制,此为正本清源。”</p>

殿中气氛似乎逐渐稳定下来。</p>

可就在这时,萧宁忽然轻轻一笑,目光从许居正身上移开,扫过整个朝堂。</p>

他语声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莫名发寒的沉静。</p>

“诸卿所议,朕正有此意。”</p>

“此千余人,既非一时之喜,亦非无据之荐,若要授官,朕自然不肯因私论而乱序。”</p>

“所以,这次大考——朕会设。”</p>

“不过,此番之考,与往日不同。”</p>

他声音陡然一顿,话锋陡转,语气加重:</p>

“这一次,朕打算——这次要使用一些,不同以往的科举之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犬啸山河

姜堂第一废

恋爱脑

堰晗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张辣辣爱吃汉巴味德

我把留守村打造成了首富村

海东流

快添添我下面我受不了

卢欣

一天下课几个男生把我拉到他家小说

韶光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