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国力缩影
最后一个修仙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5章 国力缩影,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最后一个修仙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同时。
河东郡一处边关。
魏国境内,忽然开来了一支魏军,直接封锁了这处边关口岸。
一些准备过关的魏国百姓顿时焦急无比。
然而对面,秦军岗哨却显得极其淡定。
“不要慌乱!我们能过去的!”
魏国境内,百姓中忽然传出了一道呼喊声。
“朝廷不可能一直拦着我们,顶多是因为这里人太多了,当地县衙要做个样子,不然官吏会被责罚!诸位跟我来,我们先去后方歇息一日,总能去秦国的!”
一个中年男子对着周围人安抚道。
随后,上百魏国百姓跟着他又朝着魏国内部走去。
然而只是走到距离边关不到两里地的地方,为首的中年男人又停下来了。
他看了看身后的百姓:“刚才是不便说,现在诸位跟我走吧,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关隘去秦国!”
众人有些惊讶,也有些不信。
直到男人拿出了一块秦国官方之人才会有的官身牌:“秦国不会放弃每一个想去秦国的人,更不会辜负每一个百姓!”
在他的鼓动下,这些百姓和路上遇到的其他百姓一起,朝着北方一处山林中而去。
近十里之外。
他们真的看到了一条绕过边关而去的小路,而这里原本是一条宽度十几丈的小河,需要渡船才能过,此刻却被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
桥对面,几个秦国官吏摆好了桌案,一些秦军士卒也正在搭建着一些简易的亭子。
这一幕让所有百姓愣神。
他们从边关那到这,数百人成群结队,县衙却宛如瞎了不说,眼下秦人在边境都搭好了桥新开了边关,魏国却还是不知道?
“大家别愣着了!”
中年男子再次说道:“要是这里过得人多了,县衙也不会当没看见的,到时候又要被封,后来的人就又要多走好几里路才能过了。”
原来这样的地方不止一个啊……
在这帮人偷渡过境时。
附近的魏国县衙里。
县令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琉璃人像,一边提笔写下了一道准备送给大梁的报告。
【下官已经封锁边关,只允许商旅出入……然境内小道众多,许多百姓不知为何找到了许多小路,加上秦军又在山林中接应,县衙衙役和兵卒死伤众多……】
“如此,责任应该就不在本官了吧?”
县令嘿嘿一笑。
“报!”
这时,一个衙役快速跑来:“平口村那发现大批想要越境的平民,河对岸还有秦军!”
“知道了。”县令淡定无比:“那只不过是一些被阻拦出境的百姓想要结队归家而已,至于河对岸的秦军,只要他们没有越境进攻,就当没看见。”
他看向衙役:“你去账房领五钱,和你的同伍弟兄们分下,不要多管闲事。”
“多谢县老爷!”
县令满意的点头。
都什么时候了,魏国这破船四面漏水,我还为它努力干嘛?
原本他是不接受秦国人东西的,因为这种贿赂摆明了不是那么好拿的,必须要出卖魏国利益,而他又不敢保证未来秦国会如何对待他。
可随着去年年底秦国灭韩,他彻底放心了。
大不了就不当官当个富家翁嘛!
那点土地要就拿去呗,又没限制他们这些权贵经商,又没有把所有人一棍子打死,我又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辈,日子照样能过得好好的!
至于那些死在秦国刀下的……
为了那点土地和秦国人杠,这不是脑残吗?
商业之利那么大,我自己去经商,让儿子读书日后考官,家族不一样能延绵下去?
还有那些罪大恶极被当成典型的,也是活该!
秦国摆明了看重平民,你但凡做点表面功夫,秦国都不至于杀你。
“原以为秦王嗜杀,没想到很明事理!”
县令心情大好。
只要配合秦国人,等过完这几年魏国没了,我继续当老爷!
而如他这种人,在五国不知道有多少。
秦国灭韩后对原韩国权贵的处理方式,让大部分五国官吏都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不就是交出些土地、自己不能当官吗?
又不是没办法规避!
秦国官员们就顶着限制条例给他们当了很多例子嘛!
既然有退路,那还担心什么?
除了少部分实在罪大恶极的权贵、以及五国王族中的部分人以外,其他人对秦国的抵抗情绪,在韩国灭亡后直接走到了低谷。
同一时间。
县城一个平民区里的一间屋子内。
几个男人正查验着一些消息,其中首要的就是县令和其家人的。
“这家伙除了贪财,好像也没啥的缺点了。”
“账可不能这么算,因为他的贪财而增加的税赋间接害了多少农人?他那儿子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品行极差,不到二十便迫害了三个女子,他以为把孩子送到大梁就能躲过去了?这一家人罪行已经够死刑了。”
“那就加到第一名单?”
“好。”
讨论间,几人给这县令判了死刑。
灭魏后的清算里,第一名单里的所有人,都是要被拿出来杀鸡儆猴给百姓当例子的。
至于第二名单,则是收缴土地罢黜官位的一档,这些人不会在第一批死,但之后却会被盯死,但凡有一丁点违法之事都会被从严从重,直到彻底弄死。
这两种人要么品行极差留着是个祸害,要么有足够实力但没办法确定是否忠心。
哪怕他们会投降,也都属于不被放心的。
第三名单的,则是大部分墙头草。
他们不在乎朝廷是谁,他们只在乎自己利益,只在乎能否还是人上人。
对这种人,只要他们能识趣交出些土地、不干违法之事,并且送上投名状,便可保平安。
当然,官位什么的就别想了。
他们只会在秦国新扶植起来的力量的打压下不断没落。
或许他们会有醒悟而反抗的一天,但秦国也不怕他们反抗,只是需要留着他们度过最初的平稳时间而已;当他们反抗时,秦国培养起来的寒门和平民力量已经足够了,那时候这些人也会失去价值。
在这三个名单之外的,才是真正为秦国做过事能彻底吸纳、且品行也没什么大问题的人。
虽然他们也属于墙头草,只是很早就倒向了秦国;但他们毕竟可以算功臣一类,他们的子弟依旧可以为官,只是短时间不会身居高位。
嬴政没有杀功臣的习惯,秦国也没有。
当然,以前的那些秦王时代不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