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东吴徐众,徐氏略记,缓安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东吴旧臣到西晋新僚的浮沉人生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如流星般划过,留下或璀璨或黯淡的印记。徐众,这位生卒年不详的三国吴国官员,后归附西晋的特殊人物,虽在正史中记载寥寥,但其人生轨迹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抉择。透过零星史料,我们试图拼凑出他那鲜为人知却又充满故事的一生。
徐众生于东吴,彼时的江东在孙氏家族的经营下,已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颇具实力的政权。长江天险成为东吴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而江东地区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孕育出了一批批本土人才。徐众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饱读诗书,同时也深谙江东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局势。
在东吴的官场中,徐众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崭露头角。他在处理政务时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无论是繁琐的文书工作,还是复杂的地方治理事务,都能游刃有余。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让他在同僚中脱颖而出。同时,徐众在为人处世方面也颇具口碑,他秉持着正直的品德,待人诚恳,在东吴官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一些涉及民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徐众总是积极建言献策,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誉。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吴的命运逐渐走向衰落。西晋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发展壮大,实力远超东吴。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挥师南下,东吴在西晋的强大攻势下迅速土崩瓦解,宣告灭亡。国破之际,徐众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是坚守气节,以身殉国,还是顺应大势,归附西晋,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涯?
经过深思熟虑,徐众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一决定或许并非是他对东吴的背叛,而是基于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在他看来,西晋统一全国已是大势所趋,继续抵抗不仅无法改变局势,还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战乱之苦。而且,徐众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在新的政权中继续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归附西晋后,徐众的才华和德行很快得到了晋廷的认可。《三国志》注引《吴录》记载,他因德行和才干被晋廷任用。尽管具体官职和事迹不详,但可以推测,晋廷在接纳东吴旧臣时,必然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考察和评估。徐众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任用,足以证明他在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方面的出众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