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好像有什么误会
钱富贵e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7章 好像有什么误会,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钱富贵er,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大的排场!\"金仁问棋子\"啪\"地落定,凭栏望去——
十六人抬的灵柩罩着五重素纱,纱上银线绣满往生咒文,孝子手持的引魂幡缀满玉铃。
随着灵柩前方两边,还有一对檀木人偶。
倭国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疾步登楼,羊皮卷上墨迹未干。
他是今年刚到新一批的遣唐使。
\"唐国婚俗,还真是玄妙啊,新人竟乘素舆...\"
话音未落,百济使者已抚掌惊叹:\"这是婚俗?难怪要撒铜钱形状的纸钱!定是祈愿新人多子多福!\"
当街撒铜钱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就算是王室,也不会这样做。
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撒纸钱,意思意思就足够了。
反正都是钱的形状,就取个寓意。
“我们要学习大唐的这些礼仪习俗,带回到本国去,这样,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文化。”高句丽的使者说着。
对弈也停下了,让人找来了纸笔,一边写一边画。
他们这些使者来长安久住,本就是为了来学习大唐的风俗文化。
大唐如此强大,一定有它的道理。
学就是了。
一帮使者,说的都是蹩脚的中原话,在旁人听来,就是叽里呱啦的,不仔细去琢磨,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但凡有个人能听懂了,也不至于让他们拿着大唐的丧礼当婚礼去记录。
大唐的婚礼,他们可是见识不到的。
大户人家的婚礼,那都是在傍晚才举行的。
傍晚,在自家的宅邸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哪怕宾客喝醉了,也能就地住下。
因此,大唐勋贵守制的婚礼,家中条件越好,场面就越是宏大。
毕竟,家里要是没有那么宽敞,怕是连宾客都安排不过来。
至于普通老百姓家,就没有这么多规矩了,白天就将事情办的都差不多了,到了傍晚天黑,吃过饭,也就散了。
外头净街鼓都响过了,可不会让人在大街上晃悠,去看什么成亲的队伍和别人家成亲的场面。
除非运气好,碰上去接亲的了,高调接亲,新郎官打马游长安。
只能说,新来的这帮使者,运气好像都不咋地。
来长安也有半个月了,没有见过大唐皇帝不说,连场正儿八经的新郎官打马游街也未曾见到。
头一回见大场面。
竟会是李纲的丧仪。
李纲八十五岁高龄而逝,放在大唐,都算是喜丧了。
这年头,八十岁往上的人,当真是屈指可数了。
午后,使者们回到了鸿胪寺当中,问起了今天的事情。
“今天在街上看到了排场很大的队伍,那是谁家的?”高句丽使者问道。
“是当今朝廷太子少师李纲家中的........”鸿胪卿语气平缓地解释着。
李纲是当世有名的学者大儒,他离世,的确是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不少长安周围的学子,也都自发前来悼念。
“太子少师........”高句丽使者朴仁期念叨着。
少师,少者,年轻也。
果然是成亲的队伍。
李纲也没想到,自己都躺棺材里了,还能被人误会是成亲。
八十五了。
李承乾回长安,而且在李纲家中露面了,此事也在长安传开了。
李承乾回来祭奠李纲,这并不稀奇,都是在意料之内。
太子是李纲的学生,于情于理,都是要露面的。
因此,李承乾一出现,什么所谓的遇到刺杀,收到惊吓,在庄子上休养,世家之间,也有了话题。
不过,这又能如何呢?
这明摆着就是告诉你了,你们做出的事情,承担后果吧。
就算是个局,也要乖乖的入。
主动权在皇帝手里握着,皇帝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因为李纲去世的缘故,苏定方与百骑司约定好的交接犯人,虽然已经交接完毕,但是犯人的处决刑期,却是延后了。
毕竟李纲是太子的老师,死者为大,这件事,还是要为李纲的丧事让步的。
李承乾在太极宫内召见了百骑司。
最终定下了行刑的日期。
虽说答应了王叔和婶婶,老师的葬礼结束之后就回庄子上,但是李承乾,还是想要留到那几个犯人行刑的那天结束。
李五有些担忧。
“太子殿下,您回长安露面之后,世家之中,必然有人将目光放在您的身上。”
“若是行刑当天您露面的话,恐怕对方会早有防范。”
“若是殿下此时大张旗鼓启程回庄子上,那他们反而不会将这件事跟殿下联系在一起。”
“就算是想到殿下,多半也会以为,处决那些人,无非是宣泄陛下和殿下的怒火罢了。”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
他倒是好奇,想要看看。
但是又不能影响大局。
王叔叮嘱自己快些回去,恐怕也是不想自己卷入这些肮脏事里。
他这个太子,背地里可以知情,可以了解。
但是明面上不能露面。
王叔还有自己的老师们,都希望自己是干干净净的太子。
老师们是这样的。
但是自家王叔,可就不一样了。
干净归干净,但是要求自己心里做到有数。
也就是。
不需要那么的干净,保持明面干净就是了。
这就像是阿耶虽然做了一些被人病诟的事情。
但是明面上依旧不耽误他做一个明君,一个被人称颂的皇帝。
李承乾嘴角微微扬起。
王叔的苦心,他都懂。
“孤明白了,这件事,孤不掺和,明日一早,孤就启程返回泾阳县庄子上,到时候孤离开长安城,会让他们看到的。”李承乾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李五未应声,只是拱手再行一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