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8章 新的机会,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盛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政原本虽有现代思维与丰富学识,但长期深居宫廷,对现实情况了解有限,难免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不够贴近实际。然而,随着这次深入基层的经历,他逐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诸多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透彻,这种成长令他深感满足。

尽管如此,这段时期内仍有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困扰着朱政——朱标的反常行为。自上次谈话后,朱标频繁找朱政谈心,这使朱政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见解得到了朱标的高度认可?即便朱政刻意避开政治话题,朱标依旧坚持,每次见面的表现都显得格外古怪。朱政既无法回避,又无法理解,最终只能暂且放下此事,专注于即将到来的系统签到。

转眼间,洪武二十三年的春天悄然来临,朱政迎来了新的签到机会。当看到这次的奖励时,他的眼睛不禁亮了起来——燧发枪的设计图纸及全部技术文档。这一发现不仅令人振奋,更可能为大明军事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想到这里,朱政忍不住嘴角上扬,开始憧憬未来如何运用这项技术改变现状。毕竟,目前明军所使用的火铳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火绳点火机制,操作繁琐且危险,而朱政相信,有了这份图纸,一切将会变得截然不同。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火门中的火星往往因风而散,或被雨水浇灭,导致无法点燃发射,甚至有时还没来得及瞄准就提前发射了。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发射速率,都显得相当迟缓,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那个时代的战斗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使用。然而,燧发枪却完全不同,它开创性地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撞击点火。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风雨带来的困扰,还避免了手动操作,从而大幅提升瞄准精度。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发射速度也得到了显着提高!可以说,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排队枪毙时代即将到来,简直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唯一的威胁恐怕只有重装骑兵了——那些身披全身铠甲、连战马都覆

盖装甲的骑兵。但培养这样一支军队的成本极高,每一个重装骑兵几乎都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称他们为“移动的银山”一点也不夸张。放眼当今,除了大明之外,还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财力?

至于大明是否具备制造燧发枪的技术能力,实在不必担忧。要知道,明初的火器技术就已经领先全球两百余年,处于世界最前沿。西方火器的发展,还得归功于蒙古帝国征服亚欧大陆时传播的技术,这一点早已被后世证实。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从明初到明末,大明始终停留在原有基础上,缺乏创新,更谈不上飞跃式发展。所以,对于燧发枪的制造而言,大明完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只是某些精密部件,例如弹簧之类的产品,可能暂时难以达标。不过,系统早已贴心地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技术资料,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最大的限制其实来自当下大明的工业水平,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罢了。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出于某些考虑,朱政并不想一下子生产太多燧发枪。他打算将一些关键技术暂时隐藏起来。只要这次东征日本能够生产数百支,就足以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发挥出远超传统武器的效果,堪称如虎添翼!只需想象一下,枪炮齐鸣之后,那些日子过得还算舒坦的倭寇便会像割草一样接连倒下,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震撼!

朱政内心激动不已。实际上,他原本就有计划前往兵器司考察,尝试对现有的火器进行改良,并计划带到日本去测试。如今正好事态发展如他所愿,无需多费周折!于是,他立刻找老朱请示,争取尽快得到批准。

朱政携同王景弘及随行的锦衣卫,朝着**司进发。大明**司隶属于兵仗局,因其涉及易燃易爆之物,为避免隐患,特选址于应天府郊外一个荒凉偏远之地,鲜有人至,并驻扎重兵守护,以防军中秘器外泄,可见太祖对火器之重视。不多时,朱政一行便抵达**司。

“站住!此乃**司禁地,无关人员速离!”临近之时,一支骑兵急驰而来,满脸警觉地盯着众人。

朱政对此早有预料,随即从袖中取出太祖所赐的金符交予王景弘。王景弘持金符呈递骑兵首领,说道:“奉圣命,骠骑大将军朱政前来巡查**司,相关人员须全力配合。”

“末将领旨!”首领查验后立刻改换面色,迅速下马单膝跪拜,随后指挥队伍让出道路。

朱政带领王景弘等人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便到达**司入口。此时已有司中总管太监等候多时,显然事先已得讯息。见朱政到来,总管忙迎上前去。

“奴才乃**司总管,主管一切事务,望将军有何指示。”总管素闻朱政威名,加之太祖早有叮嘱,此刻更是不敢懈怠,诚惶诚恐地施礼问安。

“嗯。”朱政点头回应,继而饶有兴趣地招手道,“走吧,带路先行巡视一番。”

“是!”总管连忙应答,随即引路前行。他领着朱政等人步入**司,开始参观。途中,总管详细解说各处布局。

朱政很快大致游览完毕,不禁露出赞许神情。**司占地广阔,达数百亩。其中**与火器生产分设区域,且所有厂房均非木质结构,而是采用专筑城墙的糯米石灰建造,显然为防患未然。更令人称道的是,**司秩序井然,规章齐备,所有工匠必须留宿于此,连家眷亦居于此地。不仅衣食住行齐备,还有学堂供孩童启蒙教育。与其说是官署,不如称作小城更为贴切。而最为核心的是火器制造有着严苛的规定。

每一个匠人在制作兵器时,都会在自己的工段刻下独有的标志。一旦发生故障,例如炸膛或失灵,就能依据这些标记找到相关责任人。轻则受罚,重则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可以说,这样的严苛规定使得每位匠人工作时都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政饶有兴趣地转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各种武器。他对各类火器尤其感兴趣,像是火龙出水、万人敌、火箭炮、洪武手铳以及拐子铳等,几乎每种都看过,并让人演示操作。看着那震耳欲聋的场面,他仿佛回到了未来的世界。

如此观摩了好一阵子,朱政算是过足了瘾,也对明朝火器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就在此时,他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正坐在桌旁研磨一些天然形成的颗粒状物。

朱政略感惊讶,随即上前询问:“老人家,您把这东西磨成粉是做什么用?”

老匠人抬头望向朱政,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这时,身旁的太监听到动静,赶忙上前说道:“这是骠骑大将军,宫里来的贵人!你好好回答,别失了礼数!”

“是!”老李应声答道,接着解释说,“大人有所不知,这种东西燃点低,容易导致火器爆炸。所以我才要把它弄成粉末,确保安全。”

朱政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此时的大明仍停留在使用粉末的状态,尚未发展到颗粒化的阶段。虽然他对历史所知有限,但对颗粒状火药的优势还是略知一二。粉末火药极易吸湿,不便携带,遇雨便失效,这显然是个重大缺陷。而颗粒火药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显着提升了威力,因为它的颗粒形态能让氧气更好地参与燃烧,使火力更加集中且持久。

然而,眼前这位老李显然对此并不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家妻钟小艾,我祁同伟真不想进步

小刘封号

九洲神纹

碳烤串烧

快穿:渣女她宠夫宠疯了

梦逸尘

都24年了,凭啥我穿木叶没系统

仰望星星的孩子

佃农修仙传

如果可以修真

柯南:画风不同请不要强行融入

月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