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前世潇湘和安徽两省的发展战略回忆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1章 前世潇湘和安徽两省的发展战略回忆,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初冬时节的星城,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大会刚刚落下帷幕,市政府各部门的气氛异常炽热,招商小组、产业对接小组、政策落地小组,全部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表面上,星城市正朝着新的产业方向加速冲刺。
但在市委办公楼最高层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沉重与冷静。
李一凡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摊开了三天前省委常委会讨论过的一份内部调研报告:
《潇湘省经济结构与科技创新能力对比分析(内部初稿)》。
报告通篇冷静克制,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冰冷的数据:
?\t潇湘省当年Gdp总量全国第9,表面光鲜;
?\t高端制造业占比全国第13,结构单一;
?\t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微不足道;
?\t科技研发经费仅为广东、江苏的一半,连安徽都开始逼近;
?\t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全国第11,比安徽低两个名次;
?\t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落后于长三角、中部大省;
?\t汽车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领域,几乎无一形成完整生态。
李一凡目光沉静地扫过每一个数字。
这些数据背后,藏着的是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
潇湘,正在悄无声息地被时代抛下。
如果不变,未来十年,不但无法追赶先进地区,连中游位置也将岌岌可危。
翻到报告最后一页时,李一凡的手指微微一顿。
脑海中,一段深埋多年的记忆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
在前世,2025年某个深夜,李一凡曾经在办公桌前,读过一份让他震撼至今的研究材料。
那份材料用翔实的统计、冷峻的对比,剖开了潇湘与安徽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差距:
?\t安徽凭借奇瑞、比亚迪、蔚来等布局,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二,出口全国第一;
?\t潇湘昔日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基地逐步萎缩,新能源领域几乎空白;
?\t安徽靠整合资源、区域协调、科技创新激活了全省域,而潇湘则陷入了内部消耗、各自为政、城市失衡。
最让李一凡记忆犹新的,是那篇报告最后的一行字:
“未来不属于抱残守缺者,未来属于能够提前觉醒、彻底自我革命者。”
那晚,李一凡久久不能入眠。
这一世重来,站在2015年11月的时间节点上,他深知:
如果潇湘再不主动求变,结果必将重蹈覆辙,甚至更加惨烈!
李一凡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的现实上。
潇湘现在还勉强排在全国第九,但这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Gdp总量的增长,掩盖不了产业空心化、科技创新乏力、城市发展失衡的问题。
潇湘真正面临的,是一次“结构性死亡”的危机:
?\t高端产业链缺失,无法参与未来全球竞争;
?\t科研力量薄弱,无法支撑本地自主创新体系;
?\t交通基础割裂,城市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真正的一体化协同。
如果不在此刻动手改革,五年后,十年后,潇湘将彻底失去在全国版图上的竞争力。
摊开笔记本,李一凡亲手写下了标题:
《潇湘省未来十年产业与城市发展布局初步设想(非公开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