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拨云见日(地上)
丁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3章 拨云见日(地上),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丁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绵两日的阴雨终于停歇,厚重的铅云被撕开道道裂口,金红色的夕阳余晖泼洒下来,将湿漉漉的高阳县城镀上一层温暖而略带虚幻的光泽。
高阳楼,这座矗立在城中制高点、雕梁画栋的三层朱楼,在雨后的晴空下显得格外巍峨醒目。飞檐翘角上悬挂的铜铃随风轻摆,发出悠远的清音。楼前石阶上,水渍未干,映照着天光。
沈开阳一身簇新的锦缎道袍,满面春风地站在高阳楼大门前,远远望见张经纬一行人的车驾在衙役护卫下驶近,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甚至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殷勤。他快步迎下台阶,姿态放得极低,拱手作揖,声音洪亮而热络:
“张大人!黄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啊!”他目光扫过张经纬平静的面容,又看向旁边一脸“与有荣焉”的黄粱,心中暗自得意——看来这位年轻的县令终于认清了形势,选择了“妥协”。这让他连日来的紧绷也放松了不少,态度自然更加热情洋溢。“两位大人肯赏脸莅临我这小小的高阳楼,真真是令小楼蓬荜生辉,福泽满堂啊!”
黄粱立刻上前一步,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谄媚的笑容,声音洪亮地接话道:“沈掌柜太客气了!我家上官如今蒙圣上恩典,赐封爵位,此乃我高阳县上下之福!朝廷如此看重高阳,上官深感责任重大,正欲多多仰仗像石老爷子这样德高望重的乡贤耆老,常来常往,多多请教才是正理!日后还少不得要叨扰沈掌柜和石老爷子呢!”
张经纬这才微微颔首,脸上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略显矜持的谦逊笑容,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官威:“黄典史所言极是。不过,这官爵嘛,不过是朝廷恩典,为官者岂可看得太重?我等牧守一方,终究是要为百姓谋福祉。石老爷子久居乡梓,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本官正该多多请教,聆听长者教诲才是。”
沈开阳眼中精光一闪,脸上的笑容更深,连忙躬身道:“张大人言重了,言重了!我家主人对大人亦是钦佩有加,常言大人乃国之栋梁,高阳之幸!能与大人亲近,是我石家之福!” 他这话说得极其漂亮,但内里有多少真心,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张经纬抬头看了看高阳楼飞檐上滴落的水珠,又感受了一下傍晚微凉的湿气,适时地转移话题,带着几分亲近的口吻对沈开阳道:“沈掌柜,这外间湿气尚重,石老爷子想必已在楼内等候。不如……我们进去再叙?” 他看似随意地活动了一下手腕。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大人请!诸位,里面请!” 沈开阳连忙侧身,做了个恭请的手势。
就在众人即将拾级而上时,张经纬仿佛才想起什么,转头对一直沉默跟在队伍后面、穿着普通衙役服、显得毫不起眼的梁大海吩咐道:“大海,你且去把车马停靠稳妥,仔细些,莫要惊扰了行人。”
“是!大人!” 梁大海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声音粗犷,动作也显得有些笨拙。他转身便朝马车走去,步伐沉稳有力。沈开阳只当这是个粗鄙的下人,并未多看一眼。殊不知,这个“停马车”的指令,正是张经纬行动开始的第一个信号——梁大海将借机在高阳楼外围寻找那通往地下的隐秘入口!
张经纬又看向身旁抱着一个精致木盒的方悦,语气轻松,带着几分献宝似的意味:“方悦,把我特意准备的那罐浑源花茶带上。这可是今春头一茬采的,金贵得很。我啊,已经迫不及待想与石老爷子共品香茗,煮茶论道了。” 他说话间,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方悦怀中的木盒。
方悦立刻会意,脸上露出符合他“书吏”身份的、有些拘谨又带着点荣幸的笑容:“大人放心,茶已备好。”
沈开阳的目光落在那个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紫檀木茶盒上,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几分,连声赞道:“哎呀,张大人真是有心了!如此厚礼,我家主人知晓,定会感动万分!快请,快请进,香茶早已备下,只待大人这极品花茶增色了!”
……
踏入高阳楼,一股混合着昂贵熏香、酒菜脂粉以及淡淡木头霉味的暖风扑面而来。楼内灯火通明,雕梁画栋,极尽奢华。然而,通往上层雅间的,并非寻常楼梯,而是一条沿着巨大中庭内壁盘旋而上的狭窄木质旋转楼梯。楼梯陡峭,仅容两人并肩,深色的木质扶手上雕刻着繁复的云纹,在灯影下显得幽深而压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