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海东青
南宫越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海东青,穿书农门粮满仓,我为权臣牵红线,南宫越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时候还抄书?“韩清越拍开泥封,“尝尝新酿的频婆酒。“
“是巧巧的梯田图。“晏陌迟笔锋遒劲,“她想要的水车,该用铁梨木。“
酒香漫过图纸,韩清越忽然瞥见砚台边的血帕。他夺过狼毫:“你不要命了?“
“命数天定。“晏陌迟蘸墨续写,“能助她多改一亩薄田,便不算白活。“
晨鸡破晓时,余巧巧推开书房门。案头整整齐齐码着改良图纸,墨迹未干的批注间,夹着朵干枯的频婆花。韩清越抱着空酒坛酣睡,晏陌迟蜷在藤椅里,苍白的手指仍虚握着笔杆。
元宝的读书声随风飘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晨光穿过窗棂照在案头时,门闩断裂的巨响惊飞檐下麻雀。康婶的笤帚“咣当“砸在青砖上:“哪个杀千刀的。“后半截咒骂卡在喉间,化作一声凄厉的:“巧巧!“
余巧巧冲出门槛时,晨风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晏陌迟仰倒在石阶上,鸦青长衫浸着暗红,唇角蜿蜒的黑血凝成冰凌。她指尖触到他颈侧,脉搏像暴雨中的蛛丝般飘忽。
“去请老郎中!“余巧巧扯下披风裹住晏陌迟,“从后门走。“康婶踉跄着撞开篱笆,发间木簪勾断几缕银丝。
老郎中踹开药箱时,银针在晨光里划出寒芒:“心脉将绝。“他枯枝似的手指捻着金针,“早说过这毒如附骨之疽。“话音未落,康婶的泪珠子已砸在药碾上:“您老快想法子!“
余巧巧跪在脚踏上擦拭血迹,帕子染得比灶膛灰还黑。晏陌迟的手冷得像井底青石,腕间那道旧疤却烫得她眼眶生疼——那是去岁他为护她被柴刀划的。
“都出去候着。“老郎中突然厉喝,“留在这碍手碍脚!“他掀开晏陌迟衣襟,胸口紫黑脉络如毒蛛张网。
日头爬上中天时,药庐飘出艾草苦香。康婶攥着余巧巧冰凉的手:“灶上煨着参汤。“话没说完,老郎中推门而出:“准备后事吧。“
“啪!“康婶的鞋底拍在门框:“您再浑说!“她抖着唇指向屋内,“陌迟方才手指还动了。“
“回光返照。“老郎中往嘴里灌了口烧刀子,“最多撑到酉时。“他浑浊的眼珠映着余巧巧惨白的脸,“丫头,趁现在。“
余巧巧突然抓起案上《齐民要术》,书页哗啦作响:“元宝,把韩掌柜的方案拿来。“她蘸墨批注的狼毫在宣纸上洇出墨团,“康婶,劳您蒸锅南瓜甜汤。“
元宝踮脚往西屋张望:“晏先生他。“
“活着。“余巧巧笔尖不停,“等喝甜汤。“她腕间玉镯磕在砚台上,裂痕恰似晏陌迟胸口的毒纹。
糯米团子在沸水里沉浮时,康婶的眼泪滴进糖罐。元宝举着木勺搅动甜汤,忽然小声说:“去年冬至,先生教我写'生'字。“
余巧巧手一抖,墨迹污了半张纸。她想起晏陌迟握着她手教写字时,掌心薄茧蹭得她发痒。如今那双手正在隔壁渐渐冷却。
日影西斜,老郎中突然拍门:“快来!“余巧巧冲进屋时,晏陌迟正剧烈抽搐,黑血从七窍涌出。她扑过去按住他乱抓的手,腕骨几乎被捏碎。
“让开!“老郎中金针扎入百会穴,“去取我药箱最底层的紫檀盒!“盒中躺着枚猩红药丸,腥气熏得元宝干呕。
晏陌迟咽下药丸的刹那,余巧巧腕间玉镯“咔“地断裂。老郎中瘫坐在脚踏上:“阎王手里抢回半日。“他指着窗外暮色,“有什么话。“
康婶突然拽着元宝往外退:“我们去添柴!“门扉合拢时,余巧巧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晏陌迟眼睫微颤,指尖在她掌心划出个“安“字。
暮色染红窗纸时,小院飘起甜香。余巧巧舀了勺南瓜汤递到晏陌迟唇边,他惨白的唇色映着橙黄汤汁:“好甜。“气音未落,又昏睡过去。
更漏滴到戌时,老郎中突然暴起:“不对!“他扒开晏陌迟眼皮,“这脉象。“余巧巧手中的药碗摔得粉碎,瓷片扎进掌心浑然不觉。
“以毒攻毒。“老郎中狂笑震落梁上积灰,“成了!“他指着晏陌迟胸口的紫纹,“你们看!“
余巧巧凑近细看,毒纹竟褪成淡青。晏陌迟的呼吸渐渐平稳,在月光下恍若新生。
……
暮色漫进西厢房时,药炉腾起袅袅青烟。余巧巧端着漆木托盘立在门边,见老郎中正捏着银针在晏陌迟指尖放血。暗红的血珠坠入瓷碗,惊得灯影乱晃。
“师父。“她轻声唤道。
老郎中手一抖,银针险些扎偏:“脉象如琴弦将崩。“他摩挲着晏陌迟腕间青紫的针眼,“能撑到此刻已是奇迹。“
余巧巧将南瓜粥搁在窗边矮几上。月光漏过窗纸,映得晏陌迟脸色愈发惨白,仿佛新糊的窗纸人儿,风一吹便要散了。
“当真没转机?“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裙带。
“除非。“老郎中突然拍案,惊得药杵滚落,“他自个儿从阎王殿杀回来!“见余巧巧眸中乍亮又黯,忙补了句:“不过就算醒来,也可能变成活死人——就你说的那个植物人。“
药吊子“咕嘟“冒泡,余巧巧望着榻上人微微起伏的胸膛。去年开春他们嫁接频婆树时,这人还笑着说要酿百坛果酒,如今却连睫毛都不曾颤动。
“师父。“她突然转身,“若真到那步。“
“哎呦我的小祖宗!“老郎中急得跺脚,“方才那些浑话可千万别告诉康婶!上回我说要试新针法,她差点把我药箱扔井里。“
余巧巧忍俊不禁,忽见康婶提着灯笼立在月洞门下。昏黄光影里,妇人鬓角银丝闪着微光,恰似当年背着她冒雨求医的模样。
入夜后,康婶抱着被褥挤进东厢房。余巧巧缩在床内侧笑:“我又不是小娃娃了。“
“你打小怕黑。“康婶掖紧被角,“七岁那年闹旱魃。“
“您顶着破草帽扮钟馗,吓得我直往您怀里钻。“余巧巧枕着康婶的胳膊,“后来才知道哪有什么旱魃,不过是田鼠打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