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有小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秋分,收玉米,重生没金手指,我做团购养活全家,水里有小鱼,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秋 分 》

深红浅黄平秋分,

北雁南归昼夜均。

西风晚凉倚阑干,

茫茫不知何处身。

国庆节前夕,文汇特特打来电话请假,要回趟省城,邓家老爷子过寿。云平当场就笑话他:“倒像在连家有正式编制,一日不到就要请假了。”

文汇被打趣,只是嘿嘿两下,云洁倒是先红了脸。

恰逢秋分,这个周末打算去大姨家帮忙秋收,该收玉米了!

文汇趟过麦子、晒过场湾,很喜欢这种农家劳作,但这次是真的抽不出空闲时间来,不免有些伤感。

云平不忍心,安慰他:“马上就是国庆节了,国庆中秋一起过,咱们不是要去广影县姑妈家露营吗?到时我给你带几根玉米棒槌,让你也过过瘾。”

文汇这才安心。

“秋分有雨来年丰”,昨夜下了小雨,今天早上才堪堪停歇,预示着明年有好的收成。农民辛苦一年,就盼着秋收颗粒归仓。

云平领着几个弟弟妹妹,周六下午来到齐家庄,每年爸爸都会带着哥俩来大姨家里忙秋。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不单是玉米丰收,还有各种瓜果梨桃落了架,蔬菜水果累累,压得枝蔓都弯了腰,撑得小孩肚儿滚圆。

记忆中的中秋节,都是被各种面月儿、月饼、葡萄、苹果塞得肚子滚滚,只好三三两两,月下散步消食。

来到大姨家,院子里早已经被成堆的玉米填满,无处下脚。咱们几个的任务,就是把成熟的云米“扒”开,用玉米皮编成辫子,把玉米编成一串串的。或者把玉米须皮全部扒净,干净圆胖的玉米在“玉米囤”里整齐地摞起来,摆弄成金黄色的玉米仓。

进村的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家已经摞好了今年的玉米囤,看着金黄灿灿,喜气洋洋。

在鲁西北农村,使用铁网做的玉米囤来存放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通常由金属镀层的铁丝网制成,一般直径在2米左右,高度在1.5-2米之间,孔径在5*5公分以上,以便于通风。

将收获来的玉米扒了须皮后,直接放入玉米囤中。放置好玉米后,确保玉米囤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玉米发霉变质,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铁网玉米囤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风透气,能够有效延长玉米的保质期。

秋天的农村,一个个金黄色的玉米囤,形成了村里街上最美丽的风景。也是农人辛苦的勋章。

这次兄妹四个来大姨家,就是来“扒玉米”的。

满满一院子的玉米,像小山一样高。期间坐着三四个中老年妇女,这是大姨婆家的亲戚,来帮忙“扒玉米”的。

村里人就是这样,谁家有活计,不用招呼,自有闲下来的亲戚、邻居来上门帮忙。

其中一个老年妇女,看着眼熟,不知该称呼啥,看来是认识连家这几个孩子:“云平来了,又带着弟弟妹妹来姨家干活了!真是好孩子,长这么高了。”

云平笑嘻嘻,点头鞠躬:“来姨家蹭饭吃了!”

大姨闻声从东屋厨房冒出头来:“刚才还在念叨你们呢!来得正好,一会煮玉米吃!”

“大勇、二勇呢?”云洁没见到两个金刚。

“跟着去地里了,前邻小敏家还在掰棒子!”原来是出大力去了。

壮劳力去地里出大力,老弱妇孺在家做点轻生活计。现在的村里,还延续着以往“大队”的概念,全村的庄稼活计是统一调配的,你家帮我,我家帮你,有活一起干。

每年这个时候,大姨家两个男孩子就看出来有用了,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两个勇干起活来从不惜力,大开大合,看着就喜人,也没人嫌弃他俩能吃了。

照二勇的话来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里才是彰显他们实力和能量的地方。

厨房的大灶上已经堆了半锅玉米头子,这是每年“扒玉米”的保留节目,找出那些颗粒不满的,奇形怪状没长好的,幼嫩的,扒扒干净扔锅里,煮上一锅,哎呀那个香味,真是......

云洁尤其喜欢吃那个稀稀粒子的玉米,三口两口就啃完一根,再来一根,相当有成就感。

天麻麻黑,玉米煮好了,姨夫和大勇、二勇也回来了。

两个勇晒得有点黑,咧嘴一笑,差点让白牙晃着眼。

“姨夫,你的小吃车呢,怎么没看到?”云洁问道。

姨夫朝小仓房努努嘴,“都在小屋堆着呢,怕磕了碰了,都藏起来了,过了这段时间,先忙完秋收再说。”

香喷喷甜丝丝的玉米被端出来,天色已经变成灰蓝色。

云洁站在厨房门口,看手中的煮玉米,一半被昏黄灯光照耀,一半隐在灰蓝的阴影处。一根玉米,两种颜色,对比下竟有一种奇异的美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后绑定系统,开启开挂的人生

潜水游鱼

军王龙首(九五之尊)

风情犹在

盖世神医

狐颜乱语

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

浅月

纵横大海

炒鸡与酒

赵德的四合院生活

笨蛋天使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