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榕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北宋的理学之缘,茗子青春日记,余榕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海嗅着风中渐浓的柏子香,忽见陈襄的砚匣内竟存着干枯的嘉禾——这分明是《古灵集》里记载的\"劝农遗穗\"。当年陈襄推广占城稻,曾令属官收集穗头分赠农户,穗上朱笔标注的\"耐旱\"、\"早熟\"等小楷,此刻在暮色中仍依稀可辨。
\"大人诗中春雨,可是暗喻禅师的《华严》法雨?\"茗子指向江心。那里正有数尾红鲤跃出水面,鳞片映着霞光宛如经卷金泥。陈襄笑而不答,却从袖中取出块蒙顶石花茶饼:\"此茶需用建溪水,文武火候,方得三昧。\"
暮鼓声自山中传来时,陈襄的皂靴已沾满春泥。他执意要送二人至古渡口,途中说起在浦城创办学塾的旧事:\"当时取松明为灯,收集断碑作砚,如今那些寒门弟子,竟有三人登科了。\"语气欣慰如老农谈及秋收。
分手时江涛骤急,陈襄的幞头纱翅在风中颤动如鹤翼。他从蹀躞带取下枚青铜司南佩:\"此物随我丈量过浦城十二乡田亩。\"指针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底座刻着的\"格物致知\"四字,竟与九百年后出土的宋代司南形制完全吻合。
归舟摇橹声中,茗子忽然明白那\"一雨洗千峰\"的深意——江岸岩壁上,被春雨洗出的摩崖石刻正渐渐显现,陈襄亲书的\"理在事中\"四个擘窠大字,在月色下泛着永恒的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