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无前师之鉴,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破天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臣:是啊,钱即是货,货即是钱,钱多了货就贵,钱少了货就便宜。
朝廷每多铸造一枚钱币,就多影响一分市价。
钱不单单是朝廷的问题,还关乎到每一个手握钱币之人。
孔明:此子当真妖孽,什么人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通国政,又懂兵法,还能熟知钱币一道,想我卧龙,都够全才了,想不到,天下间,还有比亮更加全才之人。
当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田丰羞愧道:“臣忏愧。”
荀彧:“此事,臣也责无旁贷,都是臣一直催促元皓为钱的事情想办法,希望能印些纸钞,以解国库空虚,才使他剑走偏锋的,是臣唐突了,臣有罪。”
刘昊:“没什么好忏愧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荀彧:“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研究,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毕竟,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嘛……”
刘昊说完这句歇后语,才发觉,在三国时代,还在诸葛亮本亮面前,当着群臣的人面说这句,好像有些不太合适。
管他呢,反正已经说出来了,索性就直接一点。
指向诸葛亮道:“何况,孔明本人就在此间;那个,孔明应该听说过吧,南阳非常流行这则歇后语。”
诸葛亮:何为歇后语?我在南阳待那么久,我怎么没听人说过这句话?
这是在侮辱我吗?我一个自比管仲乐毅之人,你拿三个臭皮匠,就想抵我?
众臣也同时望向孔明。
殿下的意思是,这人智谋无双吗?一个人能抵三名人杰?
此人与庞士元都是南阳水镜先生的得意门生,三名师兄都在安乐国任职。
还是被安乐王亲自带在左右的,由此可见,此二人将来的仕途,将不可限量。
荀彧:很可能,此二人未来将接替老夫的位置,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宰相。
接下来想问的问题,万一把安乐王给难倒了,众目睽睽之下,如何让他下的来台。
何不向孔明发问?
想来殿下也是这个意思吧?才在此时引出诸葛亮这个名字。
“孔明以为,既然朝廷每发行一次钱币,就等同于向百姓劫掠一次,”
“但朝廷又不能放任市面上无有钱币流通,否则也将大大影响民生,”
“就必须发行钱币,以解决市场钱币短缺的难题,”
“发行也不是,不发行也不是,敢问孔明,”
“当如何权衡好这个度?使之既不让百姓感到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又不使市面上钱币短缺?”
孔明顿时一愣,好好的,怎么突然问到我头上了?我没做这方面的准备啊。
我在草庐之中,每天钻研的是运筹帷幄的大国战略,研究的是天下格局,民生方面,我研究的是机关术,根本没有闲暇钻研经国济民之术啊。
那是主攻算学之人专门研究的课题。
钱币一事,单从安乐王刚刚的表述中,就能听出一二,钱币一事,充满了辩证之道,稍有偏差,就会使得用钱的一方,蒙受巨大的损失,使铸钱的一方,损失人心。
显然,这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偏偏安乐王好像又很懂这其中的门道。
安乐王面前,众臣当面,哪怕说错一个字,都容易万劫不复。
此地不宜做显眼包,还是低调一些为妙。
行了个书生礼:“学生忏愧,此等国之大事,非是亮一学生所能明白的,学生愿恭听诸位大贤教诲。”
荀彧:老夫是不是不该有此一问?是不是我的问题问的太难了?连殿下的学生都不知道,这不是叫他们师生二人,都下不来台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