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集:最后玉佩,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静静地听着,心中对老者的坚守也多了几分敬佩。张择端思索片刻后说道:“老先生,如今汴京的状况便是那万不得已之时啊。城墙若再不修缮,一旦外敌来袭,百姓将生灵涂炭;那些渴望知识的学子,也会因穷困而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寻这宝藏,只为让汴京更好,让百姓安居乐业啊。”
老者听着张择端的话,眼中泛起了泪花,他颤抖着双手,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那枚玉佩便静静地躺在其中。玉佩通体碧绿,在屋内黯淡的光线下,却依旧透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罢了,罢了,既然你们如此赤诚,我若是再固执己见,反倒成了汴京的罪人了。这玉佩,就交给你们吧,只望你们能如所言那般,用好这宝藏,造福汴京。”老者将玉佩递到张择端手中,一脸郑重。
张择端接过玉佩,激动得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他朝着老者深深一拜:“老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负所托,必用这宝藏让汴京重现辉煌。”
众人看着那枚失而复得的玉佩,眼中皆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激动。历经了这么多的波折,找遍了汴京的角角落落,如今,终于集齐了所有的玉佩,那隐藏许久的宝藏,似乎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告别了老者,众人怀揣着玉佩,马不停蹄地赶回城中。他们来到了手记中记载的宝藏藏匿之地,那是一处隐蔽的地下室,位于一座寺庙的下方。寺庙平日里香火虽不算旺盛,但也多有信徒往来,却无人知晓这地下竟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
众人站在地下室的入口前,深吸一口气,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按照手记上所记载的方法,将几枚玉佩依次摆放好。就在最后一枚玉佩归位的瞬间,一阵奇异的光芒闪烁而起,地下室那厚重的石门缓缓打开,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众人小心翼翼地走进石门内,只见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在角落里,还有着珍贵的古籍以及一些失传已久的工艺制品。金银财宝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可此刻,众人的目光却更多地被那些古籍和工艺制品所吸引。
张择端走上前,拿起一本泛黄的古籍,轻轻翻开,那古朴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前朝的故事,每一页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旁的友人拿起一件工艺制品,细细端详,那精巧的制作工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没想到,这宝藏竟如此丰厚,看来我们肩头的责任更重了啊。”张择端感慨道。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这些宝藏不能仅仅成为他们私有的财富,而是要按照之前商议好的,为汴京的发展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汴京城里热闹非凡。一部分宝藏被用来修缮城墙,工人们在城墙上忙碌着,原本破损的地方渐渐被修复,变得坚固无比,仿佛为汴京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铠甲;一些贫困的学子收到了资助,学堂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希望的声音,是汴京未来的希望;而那些珍贵的古籍和文物,则被妥善地捐赠给了朝廷的史馆,史官们如获至宝,开始仔细研究整理,让后人能更好地了解前朝的历史文化。
百姓们得知这一切都是张择端等人的功劳,对他们赞不绝口。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他们寻找宝藏、造福汴京的故事,而《清明上河图》这幅本就闻名遐迩的画作,更是因为与宝藏的关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引得无数人前来观赏,想要从画中探寻出那宝藏的蛛丝马迹。
张择端看着汴京在宝藏的助力下一天天变得更好,心中满是欣慰。他时常会想起那位城郊的老者,若不是老者的成全,这一切都不会如此顺利。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传奇,激励着他继续用画笔记录下汴京的美好,让这份繁华与温暖,能通过画作,永远地流传下去。
此后的岁月里,每当人们说起那段集齐玉佩、开启宝藏的故事,眼中都会闪烁着向往与敬佩的光芒,那是对张择端等人的勇气与赤诚之心的赞美,也是对那个充满神秘与希望的时代的怀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