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千四百九十一章 授课,重生之乘风而起,二子从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影拓”到此得到了大成,用该技法手拓之器物全形,器形准确与实物不二,纹饰清晰,丝丝入扣,铭文规范,笔画有秩,效果逼真,赏心悦目,为重铸全形拓昔日的辉煌注入了浓重的一笔。

它不仅仅是资料,优秀的拓画,本身也成了一件精美艺术品。

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对中国金石研究无比重要的工艺技法,曾经一度失传了。

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都收藏了大量的藏器拓本,这些拓本很多都来自晚清民国时期的学问大家,比如陈介祺的簠斋本、刘体智的善斋本、端方的陶斋本、孙壮的雪园本、陈宝琛的澄秋馆本、王辰的铁庵本等。

这里头还有周至的半个祖师爷,甲骨四堂的罗振玉的雪堂本。

从去年开始,各项非遗产业逐渐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而在书画艺术门类当中,双钩复制法,套印雕版法,以及影拓法,被列为了重点恢复的三门技艺。

有资料和大量影拓珍品在库房里,国博和故宫的老师们将之恢复起来也不难。

这其中双钩复制法主要用来复制高档的书画复制品,雕版套印用于最大程度还原水墨画作,这两项现在是荣宝斋的强项。

而影拓法,当然就在青铜藏品最多的国家博物馆予以恢复了。

影拓研究室的老师们很喜欢麦小苗这个开朗大方的漂亮小姑娘,送了她一卷师酉簋的影拓挂轴,可把周至给羡慕坏了。

师酉簋通高22.5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20厘米,从器形、纹饰、铭文看均属于西周中晚期的典型样式,这玩意儿是一套四件,大小基本一样,拓印的这个是编号为甲的那一件。

影拓上的师酉簋分作三幅,下部一副是立体拓,器物与原器大小完全一样。口沿两侧有一对兽首半环耳,耳上之兽的兽角呈螺旋状,垂珥上有兽身状纹饰。盖沿、器口沿分别饰以大小相间的重环纹,圈足饰单体重环纹一周,盖面及腹部饰瓦棱纹。所有的细节全都一一拓印了下来,足见精美。

而上面的两副图则是师酉簋的内盖和内腹,师酉簋的盖内与器内底对铭分11列,每列9至11字,一共有107字,铭文记载的是一次廷礼册命的事件,大体是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达吴的太庙并主持师酉的册命典礼。

师酉簋尤其非常独特的地方,因为它保留了许多金文在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如“年”“厘”“册”“秦”“朕”“宝”等字,某些部位还保留着早期金文中的肥笔孑遗,但已退化为复笔所画的圆点;此外,“文”字字形则沿用了典型的西周早期样式。

而从其书法结体来看,字迹匀美、笔意纯熟,又都是西周中晚期金文的典型代表。在行文布局方面,铭文在保持纵向自然成列的同时,并未勉强追求横向文字的整齐划一,避免陷入呆板窠臼;在字形字体方面则方圆兼施,错落有致,“太”“庙”“公”“族”等字故意进行了收放对比和笔法处理,这是书法上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变化的追求,使铭文保留了婉转流畅、跳跃灵动的意趣,也表明了那个时候的书法已经有了意趣美学上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也指导后来数千年中国人在书法上的进步。

对于研究汉字来历为本门学问,同时又喜欢书法的周至来说,这种“下真迹一等”的精美拓品,太馋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谁是枕边人

16岁卖唱出道,吓懵现场歌手

快乐的舞蹈导师

斗破之我为雷帝

老贾的英才

末日求生:从土豆种植开始!

不起球的袜子

和前任小叔网恋后我红了

抚锦

重生逆袭成仙,开局撞破公主做歌姬?

孤雨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