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挽救名声,从源头开始
甯青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挽救名声,从源头开始,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甯青兕,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没等刘德信蹬车走开,柱子就来生意了。
循声望去,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笑眯眯的走了过来,打量着何雨柱的包子。
来人身穿黑色的呢子大衣,黑色的礼帽,里面一身西装西裤,打着领带,脚上穿着一双皮鞋,一眼看去像是一个生意人,还是个有钱的生意人。
“小伙子,你这包子都有什么馅儿的,怎么卖的?”
中年人走到何雨柱身边,眼神从旁边的刘德信身上扫过,接着问道。
“就剩素的了,白菜粉条馅儿,萝卜豆腐馅儿,一毛钱三个。您看要来几个?”
何雨柱见来了买卖,还是个疑似有钱人,赶忙热情的介绍着。
“嗯,看卖相就不错,离近了味道也挺好,你这还有多少,我都要了,正好带回去给家人和伙计们尝尝四九城的手艺。”
中年人从掀开的筐子里看了看堆在一起的包子,抽动着鼻子闻了闻味儿说道。
“妥了,馅儿料虽然简单,但味道绝对好吃,祖传的手艺。等会儿我数数哈,一、二……二十……一共三十一个,算您一块,饶您一个包子。”
何雨柱一见真是大客户,高兴起来,赶紧数了数剩下的包子。
“小伙子敞亮,嗯,局气,四九城是这么说吧,给我装起来吧。哦,对了,我这边没有银元,金圆券行不行?”
中年人嘴里夸着何雨柱,然后掏出来几张纸币。
“呃,客人,我们这小本儿买卖,可经不起折腾,您还是用银元吧。”
何雨柱能被放出来买东西,早就被何大清叮嘱过了,这年头银元铜子儿才是硬通货,粮食换更好,纸币能不收就不收。
那玩意儿,你但凡跑的慢点儿,都特么追不上它贬值的速度,曹操来了都不好使。
“小老板,真是不巧,我是外地来的四九城做生意的,自个儿出来逛逛,身上带的大洋不多,现在花的就剩下这个了。”
中年人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点出了几张纸币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是担心纸币太毛了,要不这样,我多给你几张,你回去赶紧花了,还能有得赚,肯定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
何雨柱明显有些心动了,看着对方手里递过来的纸币,按昨天的行市算了算,还能赚不少,就算慢点,顶多就是不赔不赚。
中年人见何雨柱有些心动,继续以情以理的劝说起来,最后还真做成了买卖。
刘德信之前听了几句就停了下来,没打算走,就是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要用纸币,果然没错。
看着何雨柱和中年人两个都笑呵呵的,一个收钱,一个拿包子,刘德信骑了过来停下,挡住了中年的去路。
“等会儿,柱子,钱拿过来。”
刘德信招了招手,让何雨柱把纸币递过来。
柱子只是憨不是傻,立马把钱给了刘德信,然后放慢了打包的速度,顺势换了站位,挡住了中年人的另一边去路。
中年人脸上的慌乱一闪而过,接着故作镇定的催着柱子,甚至打算自己动手装。
刘德信接过纸币摸了摸,然后看了看,胶版印刷,纸张质地薄脆,不过倒不是因为这个就说它是假的。
还是那句话,何雨柱一直帮着家里卖东西,怎么认钱还是会的。
金圆券后期发行的就是这个德行,质量参差不齐,图案模糊,套色误差大,还特别容易磨损,然而这特么还是真币。
但是这个中年人是骗子无疑了,因为这几张纸币上标的年份是45年,这个年份和这个质量就对不上了。
最早的金圆券是用的美国45年设计印刷的税票,后来今年八月份金圆券改革的时候,因为时间仓促,政府直接把当年库存的税票改做金圆券发行。
所以票面标注45年的都是美版,采用凹版印刷,图案精美,具有典型美钞风格,部分券种含微缩文字或变色油墨,和48年国内设计印刷的就不是一个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