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宣传股,侯府乳奴(一)古言,龙战将,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宣传股
宣传股</p>
特训班的军训正式结束了,正式的授课也开始了。</p>
张安平因为在军训期间的“优异表现”,被教务处授权教导三门专业课和两门公共课,每天授课从早排到晚,似是要将他当做生产队的驴来使用。</p>
换做其他人肯定要抗议这种007的工作安排,但张安平不仅没有意见,反而乐在其中。</p>
而且这么紧张的授课强度也没让他老实下来,鼓捣了三天后就给上面打了一份报告。</p>
报告的标题:</p>
《关于在新闻界寻找‘喉舌’的试点设想》</p>
他在报告中指出,因为受党务处的牵连(党务处:你放TM的屁!),致使特务处被社会各界戴着有色眼镜喊打喊杀,成员们也难以生出荣誉感——他建议要改变这种“不良环境”,利用各种报纸更正、改变人们对特务处的认知。</p>
他建议寻找“志同道合”的新闻人,令其向社会大众介绍真正的特务处。</p>
具体方式是以小说、杂谈、趣事的方式,宣传特务处成立以来的种种功绩。</p>
至于具体的执行方式,他则是奉上了最新一期的《新民日报》。</p>
在该报当期的故事一栏中,一则名为《黑夜行者》赫然正在其中。</p>
……</p>
洪公祠1号。</p>
戴处长的秘书突然间开始唤人,一名又一名留守在总部的中层,不断被唤进了处长办公室。</p>
王天风是的《黑暗行者》后,都生出了王天风的疑惑:</p>
处座这是什么意思?</p>
戴处长没有回应部下们疑惑的眼神,而是一直保持着观看手稿的状态,直到秘书提醒他所有人都看望故事后,他才示意秘书将复印的手稿分发下去。</p>
《黑暗行者:此恨连绵无绝期》</p>
王天风拿到手稿后缓慢的看了起来。</p>
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北。</p>
四名壮士,历经千辛万难,终于从日本人的手中窃取了一份计划。</p>
但在窃取成功后,却被日本人发现。</p>
日本人派人追杀,四名壮士为掩护队友送回情报,一个接一个主动暴露,最后慷慨赴死,但最后拿情报的壮士却始终没有摆脱日本人的追捕,最后被日本人在车站成功抓捕。</p>
被抓的壮士历经酷刑折磨,却始终没有透漏情报来源,在被日本人枪决前,壮士不甘的询问:</p>
“我从没有被你们的人发现过,为什么你们会抓到我?”</p>
“因为你们中大部分人的样貌,都被我们掌握!”</p>
砰</p>
一声枪响后,壮士不甘的倒地,愤怒的眼睛直视苍天。</p>
不知为何,看完这一章后,王天风莫名的愤怒。</p>
王天风终究忍住了自己的怒火,但有人却受不了,激动的出声:“纯属放屁!”</p>
“放他娘的狗屁!”</p>
“日谍被我们抓了,照片根本没有泄露出去!”</p>
“这是抹黑我们!处座,我马上带人抓了这个‘暗无常’的家伙!”</p>
随着这名中层愤怒的出声,另有几人也跟着叫嚷起来,纷纷叫嚣着要给这个“暗无常”好看。</p>
王天风冷眼旁观,并没有发表意见。</p>
他虽然也愤怒,但绝对不是因为作者,而是因为剧情——叫嚣的几人的愤怒,更像是迎合上意。</p>
王天风露出一抹微不可见的冷笑。</p>
平日里溜须拍马的你们,这一次可押错了!</p>
果然,戴处座一拍桌子,怒声道:“被戳到痛处了吗?”</p>
“要不是警卫股破坏了这起日谍偷拍案,这个故事是不是就成真了?”</p>
“说啊!”</p>
刚刚愤怒的几名中层,立马息声。</p>
被处座点名表扬,姚江杰心里美滋滋,但面上却极为严肃。</p>
看部下不再吭声,戴处长才点名道:</p>
“吴敬中,说说你看完这两章故事的感觉。”</p>
被点到的吴敬中起身,犹豫了一下后道:“处座,我觉得这个故事写的非常好。”</p>
戴处长追问:“好在哪里?”</p>
“不管是和最后一章都给他们,让他们好好看看。”</p>
秘书将最后两章发给了办公室里的十几名中层。</p>
王天风接过后便缓慢翻阅了起来。</p>
【:舍生取义,百死无悔】</p>
这则故事是另一个悲情英雄。</p>
依然没有名字,但他有个代号,名为“要离”。</p>
刺客不会用武器,甚至还常常对日本人点头哈腰。</p>
一次次点头哈腰中,他终于知道了在沈阳的一处日本机关中,有一间密级极高的屋子,日谍机关中的中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入这处屋子呆一天之久。</p>
“要离”想尽了办法,终于在某个夜晚成功进入了这间屋子。</p>
这间屋子只有满墙的照片。</p>
一名名某神秘机关的成员,各种角度的照片挂在墙上。</p>
日本人发现了“要离”。</p>
逃,还有生路可言。</p>
但“要离”却没有逃,而是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这间屋子。</p>
满屋子的照片和底片,在“要离”生命之火的燃烧下,化为了乌有。</p>
看完这章故事,王天风本能的揪出了漏洞——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日本人不会蠢到将底片和照片放在同一个地方。</p>
但他很快就忽略了漏洞,而是闭目感受作者刻画故事的目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