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东华门唱名
水晶咕咾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东华门唱名,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水晶咕咾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华门唱名
东华门唱名</p>
十五岁的会元,即便是在文风鼎盛的宋朝,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放榜当天,整个汴京城的勋贵都得知了消息,而东昌侯府也变得格外热闹,来道贺的,来看热闹的络绎不绝。</p>
秦俊业也着实高兴坏了,当即吩咐下人大摆筵席,秦柳氏也忙着招呼那些勋贵家眷,这也是她这些年最扬眉吐气的一天,之前那些对她不屑一顾的顶级勋贵家眷,现在见了她那叫一个客套,眼底的羡慕就更不用说了,藏都藏不住。</p>
由于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秦柳氏一个人招呼不过来,还把小秦氏请过来帮忙。</p>
小秦氏也乐得如此,而且情理上也说得过去,秦浩毕竟是她亲侄儿,只是这么一对比,亲生儿子顾廷炜就是在有些拿不出手了。</p>
果然,别人的儿子从来都没有让自己失望啊!</p>
东昌侯府一连摆了三天的流水席,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秦俊业基本是喝醉了睡觉,睡醒了又起来借着招待宾客接着喝,也就是宋朝还没有蒸馏酒,酒精度数比较低,要不然照他这个喝法迟早酒精中毒。</p>
秦浩也没有闲着,成了吉祥物一样的存在,那些勋贵只要是带着家中孩子来的,男孩都要跟他接触一下,说是沾染一丝文气,女的则是远远相看,估计也是在打他的主意。</p>
关键是其中还有不少七八岁的女孩,还是小豆丁一样的年纪,他是该说古人太早熟吗?</p>
三天流水宴过后,秦浩一看这样下去不行,赶紧以要准备殿试为由叫停了这项活动,自己跑到盛家学堂躲清净。</p>
其实盛长柏这三天的遭遇跟秦浩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来盛家道贺的都是文人,又盛纮的同僚,也有这一届的同窗。</p>
“元若似乎也落榜了。”盛长柏忽然遗憾的说道。</p>
这个消息秦浩也早就猜到了,就按照秦柳氏跟平宁郡主平时的关系,这次秦浩高中会元,平宁郡主都只是打发管事送了一份礼物,她跟齐国公一个都没到,显然是齐衡没考中,没有心情来。</p>
秦浩也只能暗自摇头,看样子齐衡跟明兰果然是没有缘分啊,不过也好,说实话就平宁郡主那个性格,明兰要是嫁过去,还不知要受多少委屈。</p>
殿试的时间并不固定,主要是看皇帝什么时候有空,秦浩跟盛长柏一直等到四月份,才被通知殿试的确切时间。</p>
农历四月十号这天,一共两百多名“贡士”进入皇城,等候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p>
秦浩就站在队伍最前面,这也是作为“会元”的一项优待。</p>
队伍当中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不过这种现象也并不罕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p>
每三年一届的进士科,一届只录取两百到三百人,对于宋朝超过1.2亿的人口来说,录取率实在低得可怜。</p>
学子们一路从蒙学开始过关斩将,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最后才有这殿试面君的机会,跨过了这一步就是真正的跨入了士大夫阶级。</p>
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并不是说说而已,当今官家就连过继宗室继承皇位这种事情,都会在大殿上被要求下决定,官家想要蒙混过去,直接被官员拽住衣袖不让他走,这要是换成朱元璋,估计满朝文武一个都活不下来。</p>
站着等了好一阵子,才有宦官来领路带着他们进入集英殿。</p>
“臣等叩见陛下。”</p>
成为贡士之后,就有资格称臣了,否则没有官职的人见了皇帝只能称草民。</p>
“各位都是国家栋梁之材,无须多礼,平身吧。”</p>
秦浩站起身,这才有机会看清当今官家的样貌,是个有些富态的老头,满脸笑意,看起来很慈祥的样子。</p>
官家也注意到了秦浩,饶有兴致地说道:“你就是新科会元?”</p>
秦浩恭敬的施了一礼:“回官家,正是。”</p>
官家上下打量了秦浩一番,见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身材修长,五官俊朗,而且不像是其他读书人一样单薄,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英气,态度也是不卑不亢,不免心生好感。</p>
“你会试关于马政的策论我看了,虽有瑕疵,却也有些见地,嗯,很好。”</p>
其余“贡士”都羡慕的看着秦浩,每一届都有一个会元,但是能够入官家法眼的却寥寥无几,仅凭这一点,不管秦浩这次殿试的名次如何,都不虚此行了。</p>
随后,秦浩等人落座,考题也发了下来,殿试只考一个项目,那就是策。</p>
也叫作“策问”。</p>
秦浩并没有急着作答,而是开始审视题目。</p>
这个题目跟马政的题目如出一辙,都有些偏,中心思想是:大宋现在缺钱了,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钱荒”的问题。</p>
集英殿里的其他“贡士”看到这个题目一个个头都大了,这个题目比之前的马政还要难答。</p>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从小立志成为士大夫的“做题家”,一个个要么家境贫寒,从小也没接触过很多钱,要么就是书香门写得不错,附和官家的心意。</p>
可是,当他看过开篇秦浩对宋朝缺铜币的分析之后,顿时陷了进去,这些原因他作为大相公又怎么会不清楚,一个从未执政的“贡士”又是如何知道的?</p>
再看下去,秦浩给出的两条解决方案也让韩大相公惊喜,虽说写得如何,而是秦浩的这两条方案,是不是有可执行的价值。</p>
“回官家,扶桑的确有不少银矿,如若在扶桑建造冶炼作坊,可以极大的降低铸银成本,将银两运回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钱荒。”韩大相公恭敬的回答。</p>
官家微微皱眉:“那让他们传阅,几位相公都看得频频点头。</p>
就在此时,陆续开始有“贡士”开始交卷,只是看过了秦浩的卷子之后,其他“贡士”的答卷就显得太过稚嫩了,别说切实的解决方案了,就连“钱荒”的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p>
不过随着交卷的“贡士”太多,相公们也就没有一一查看,都让人封存起来。</p>
按照殿试的规则,整个考试过程会为此一天,一直到日暮才是最后交卷时间,次日开始阅卷,交由皇帝进行排名,再次日正式放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