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真相与守护
炸天帮拒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真相与守护,交换老公弄了几次高潮,炸天帮拒绝,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百一十章:真相与守护
夜幕悄然笼罩敦煌,鸣沙山脚下却灯火通明。探照灯刺破夜空,将原本寂静的地陷区域照得如同白昼。直升机的轰鸣声、挖掘机的机械运作声与科研人员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沙漠千年的宁静。杨燕等五姐妹站在警戒线外,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你们看,那些箱子里装的全是武器。”姚小雨踮着脚尖,指着一辆正在装载物资的军用卡车,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车厢里,锈迹斑斑的枪支、炮弹整齐排列,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的硝烟。
雪灵轻轻拉住她的衣角:“别靠太近,这里已经是军事禁区了。”她的目光扫过周围荷枪实弹的士兵,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写满警惕,让整个氛围愈发凝重。
杨悦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现场情况:“从下午到现在,已经运出了三十多箱武器,骸骨数量清点到两千七百具……”她的笔尖沙沙作响,将每一个细节都转化为文字,“这些数字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故事。”
林瑶举起相机,却又放下。她苦笑一声:“刚才被士兵拦住了,说这里禁止拍摄。不过亲眼见证这些,已经比任何照片都震撼。”她的眼神中还残留着坑底的记忆——那些堆叠的骸骨、泛着诡异光泽的金属装置,此刻仿佛还在眼前晃动。
说话间,一位身着军装的军官向她们走来。他身姿挺拔,胸前的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感谢几位的发现。”军官目光沉稳,“我是西部战区的李卫国,想请你们再详细说说发现经过。”
杨燕深吸一口气,将从杨瑶坠坑到发现铁盒的过程复述了一遍。林悦补充道:“那篇文章里提到,基地研究的科技与当时的常规水平差距巨大,像是某种‘未来科技’。但具体内容,我们也只来得及粗略阅读。”
李卫国点点头,掏出录音笔:“方便将文章的关键内容复述一遍吗?这对我们的调查至关重要。”
姐妹五人围在一起,努力回忆文章细节。姚小雨突然拍了下脑袋:“我记得!里面提到‘零号计划’,说是什么能改变战争走向的发明,日本人、西方势力就是为了抢夺这个才大打出手!”
“还有,守卫者们在最后关头启动了自毁装置。”杨瑶补充道,“但不知道为什么,地陷区域里的科技产品还保留了一部分,也许是自毁程序出了故障……”
李卫国的表情愈发严肃:“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我们在清理过程中,确实发现了部分损毁的装置,初步判断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民国时期军工技术。”他顿了顿,“不过目前调查还在初期,希望几位暂时不要对外透露细节。”
这时,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匆匆赶来。他胸前挂着“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的工作牌,自我介绍道:“我是研究员陈铭。关于那篇文章,能否详细描述纸张材质和文字风格?这对年代鉴定很关键。”
林悦推了推眼镜,认真说道:“纸张泛黄严重,边缘有虫蛀痕迹,应该是民国时期常见的竹浆纸。文字是繁体竖排,字迹工整,部分用红笔标注,像是某种机密文件。”
陈铭眼睛一亮:“有意思。我们在现场也发现了其他纸质残片,或许能拼凑出更多信息。不过那些科技产品才是真正的谜团——”他压低声音,“今天下午,我们检测到部分装置仍有微弱电流,这在隔绝空气近百年后是不合常理的。”
姐妹五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杨燕忍不住问:“所以……那些东西还能用?”
“目前无法确定。”陈铭神色凝重,“我们已联系中科院的专家团队,他们明早抵达。但在这之前,连我们都不敢轻易触碰。”
谈话间,一辆军用吉普疾驰而来。车门打开,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旁跟着两名年轻的军官。李卫国立刻立正敬礼:“首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老者摆摆手,目光扫过地陷区域:“听说挖出了‘零号计划’的线索?我老头子坐不住啊。”他转向姐妹五人,眼神和蔼,“丫头们,干得漂亮!这可能是解开一段重大历史悬案的钥匙。”
经介绍,老者是退役的军事顾问赵远山,曾参与过民国末期的一些机密档案整理工作。“七十年前,我在南京档案馆见过一份残缺的文件,提到西北有个‘禁区’,但具体位置和内容全被涂黑了。现在看来,说的就是这里。”他摩挲着下巴,陷入回忆,“当时流传过一些传闻,说有西方势力秘密资助民国科研,研究方向涉及……”他顿了顿,“超越时代的能源与通讯技术。”
林瑶突然想起什么:“赵老,文章里提到基地守卫者中有一支神秘部队,叫‘昆仑卫’,他们的军装和其他士兵不同,胸口有个类似八卦的徽章。”
赵远山神色一震:“昆仑卫?果然是他们!当年军方高层流传过一个传说,说有一支直属中央的特殊部队,专门守护国家最高机密。但官方档案里从未记载,没想到真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