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风口浪尖
爱吃炒烤羊肉的关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5章 风口浪尖,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爱吃炒烤羊肉的关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广交会的展位前,陈宇盯着眼前的人流蹙眉。他特意选的边角位果然门可罗雀,隔壁国营厂的摊位却围满了人,采购商们争着摸他们展台上的“金丝绒”面料——尽管那布料的色牢度连出口标准的一半都不到。
“陈老板,这样下去不行啊。”张老虎搓着手里的名片,三天过去了,他兜里的名片还是满满当当,“要不咱也去买两箱茅台,找采购商喝一顿?”
“喝不动了。”陈宇擦了擦额角的汗,广交会展馆里没有空调,汗水早已浸透了衬衫。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展柜底层拿出一卷布料——那是他偷偷藏起来的“秘密武器”:采用新型涂层技术的防水的确良。
“虎哥,你去门口喊两嗓子,就说这里有能挡雨的衬衫。”
“啥?衬衫能挡雨?你疯了吧?”
“让你喊你就喊,算我的。”
张老虎骂骂咧咧地走了,陈宇则迅速在展位前摆了个简易展台,泼了盆水在布料上。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呼——水珠在布料表面凝成圆润的水珠,滚落后布料竟毫无湿痕。
“各位客商!”陈宇举起布料,“这是我们厂新研发的防水化纤面料,暴雨中穿两个小时都不会透!现在下单,买十件送一件防水外套样品!”
人群开始骚动。一个东南亚采购商挤进来,用英语问道:“这种面料,能不能做户外工作服?”
“当然可以。”陈宇用流利的英语回答,这让在场的人纷纷挑眉——在这个年代,能说英语的民营企业家太少了,“而且我们接受来样加工,您可以指定防水等级和颜色。”
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到闭馆时,陈宇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六个国家的采购商联系方式,张老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名片只剩下两张——那是他特意留给香港记者的。
深夜的招待所里,陈宇正在整理订单,突然有人敲门。
“陈先生,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门外的年轻女子穿着米色连衣裙,举着记者证,“听说您在广交会上推出了防水衬衫,能谈谈研发过程吗?”
“当然可以。”陈宇请她进门,注意到她胸前的校徽——香港大学纺织系,“不过在采访前,我想先请教您一个问题:香港现在流行什么样的户外服饰?”
半小时后,记者合上笔记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陈先生,您对市场的敏感度让我惊讶。如果内地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企业家,中国纺织业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走向世界不敢说,”陈宇送她到门口,“但我相信,我们的产品总有一天会出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
回到厂里时,林春芳正在组织工人加班。
“陈宇,你可算回来了!”她递来一份电报,“省纺织厅发来的,说下个月有个‘星火计划’座谈会,点名让你参加。”
“星火计划?”陈宇拆开电报,里面还有一张文件复印件,《1983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里,“新型化纤面料研发”赫然在列。
林春芳压低声音:“我听说,参与这个计划的企业能拿到科研经费,还能申请专利保护……”
“不是听说,是一定能。”陈宇掏出在广交会上拿到的专利申请指南,“春芳,我们厂要做的不只是生产衬衫,还要做制定标准的人。从明天起,你带技术组专门攻关防水面料的改良,我去省科委跑手续。”
三天后,省科委的办公室里,陈宇第三次被拒之门外。
“小陈啊,”接待员小王叹了口气,“你一个集体企业,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不是开玩笑吗?回去吧,把产品做好就行了。”
陈宇没说话,从公文包掏出在广交会上签的十万件订单合同:“王哥,您看这是新加坡客商的订单,他们要求三个月交货。如果我们有科研经费支持,能把防水等级再提高两个档次,说不定还能接下美国的订单。”
小王看着合同上的数字,咽了咽口水:“美国订单?你别骗我……”
“骗你干嘛?”陈宇又拿出香港记者的采访稿,“您看这篇报道,标题是《内地纺织新星:从广交会走向国际市场》。要是咱们科委能支持一下,说不定能上《人民日报》呢。”
小王的眼神变了。在这个年代,“上报”是比金钱更有诱惑力的东西。他犹豫片刻,接过材料:“那你先填申请表,我帮你往上递。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成不成我可不敢保证。”
离开科委时,陈宇在走廊遇见了王厂长。
“陈老板,听说你在广交会上出尽了风头?”王厂长阴阳怪气地说,“怎么,现在又想骗国家经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