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语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改变,秦声小院,苏语儿,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是一个十年飞速而过,无论是蔡家小院,还是幸福镇,甚至整个永登县,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时代在进步,大家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于此同时,秦腔艺术的表演方式也多变了起来。
很多年轻人开始在网络上直播演出秦腔,一些关于戏曲的综艺节目铺满屏幕,而这一切新生力量也在冲击着老旧的秦腔演出方式。
蔡家小院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代孩子,钱一一。
这个孩子的出生似乎带着约定好的使命,她是注定要延续蔡家秦腔之路的。
岁月的车轮飞速地向前奔跑着,钱一一已然长成了十岁的小姑娘,适逢节假日她都能空出时间跟着长辈们一起跑舞台演出。
日子是幸福的,可蔡蓓蕾却又异常的苦恼,眼瞅着自媒体的时代来了,大家都在进行秦腔改革,他们还在坚守着舞台演出,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这天,蔡蓓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陆逢英,“奶奶,我打算开始在网上直播唱秦腔,咱们可以将戏曲歌曲融合,秦腔发展到现在终归是要创新的。”
然而陆逢英却觉得这个想法不但天真而且违背了祖训,“不行,我不同意。唱秦腔就该有个唱秦腔的样子,谁天天在镜头面前摆来摆去的。”
由不得蔡蓓蕾接着说,陆逢英又说道,“你们不要胡闹,秦腔是国粹,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怎么能像那些网红一样在网上卖弄?你这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蔡蓓蕾感到一阵委屈涌上心头:“奶奶,这不是卖弄。现在剧团的情况您也看到了,观众越来越少,每次演出台下坐的都是些老人家。再这样下去,秦腔真的要失传了!”
“失传?”陆逢英冷笑一声,“我唱了一辈子秦腔,没见过靠耍猴戏把艺术传承下来的!你要是真有心,就好好练功,只要功夫在,不怕没观众。”
蔡蓓蕾的继续坚持己见:“奶奶,我不是要糟蹋秦腔,我是真的爱这门艺术,所以才想让它被更多人看到…………”
“行了,行了,收起你的这个想法,我肯定不会同意的。”
然而,蔡蓓蕾已经铁定了心,她不是来跟陆逢英商量的,只是来告诉她结果。
一周后,蔡蓓蕾和钱秉文在剧团的小排练室里架起了手机和三脚架。
卢敏月倒是挺支持女儿的,围过来问道,“蓓蕾,这当真有人看?”
蔡蓓蕾调整着手机角度:“不试试怎么知道?我看那些唱歌跳舞的直播间,动不动就几万人看呢。”
钱秉文调试好声卡,比了个oK的手势:“准备好了,开始吧。”
蔡蓓蕾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直播按钮,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自己,多少让生手的她有些紧张。
“大家好,我们是秦腔艺术团的演员,今天想为大家带来一段传统秦腔的选段演出,…………”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半个小时过去了,直播间显示观看人数:10人,其中还有一半是剧团同事的小号。
蔡蓓蕾强撑着笑容唱完最后一个音,评论区只有零星几“加油”和“好”!
下播后,蔡蓓蕾的肩膀垮了下来:“这完全没人看啊,…………”
钱秉文搂住她的肩膀:“第一天嘛,很正常。我们得想办法吸引观众。”
那天晚上,小夫妻俩熬夜研究其他热门直播间的特点。蔡蓓蕾突然指着屏幕:“你看这个京剧直播间,他们在表演前会先讲解戏服和脸谱的含义,观众好像很感兴趣。”
钱秉文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可以把秦腔的文化背景介绍加进去,让观众不只是看热闹,还能听到一些故事。”
第二天,他们改变了策略。蔡蓓蕾穿着一身华丽的秦腔旦角戏服开播,钱秉文则负责讲解。
“大家看这件戏服,袖口的花纹是传统的云纹,象征吉祥如意。秦腔的戏服和京剧有所不同,我们的颜色更鲜艳,图案更粗犷……”
果然,大家更喜欢听一些科普故事,观看人数慢慢爬升到了100多人,评论区也开始活跃起来。
“原来秦腔这么有意思!”
“能唱一段吗?”
“这个头饰好重吧?”
蔡蓓蕾眼睛亮了起来,她清了清嗓子:“那我为大家唱一段《火焰驹》里的'卖水',这是秦腔里非常有名的唱段……”
唱到一半,一个评论突然跳出来:“能不能来点新鲜的?老是这些老掉牙的。”
蔡蓓蕾愣住了,钱秉文赶紧救场:“这位朋友想听什么样的呢?”
“来段秦腔版的流行歌呗。人家京剧都这么创新了,你们太老套了。”
蔡蓓蕾和钱秉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犹豫。
但看着不断上涨的观看人数,蔡蓓蕾咬了咬嘴唇:“好,那我试试把《青花瓷》用秦腔的唱法演绎一下…………”
她清了清嗓子,用秦腔特有的高亢唱腔重新诠释了这首流行歌曲。评论区瞬间炸了。
“66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