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8章 甄氏遭横祸,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甄氏遭横祸
金陵,成贤街,钦差官驿。</p>
贾琮和郭霖说明原委,郭霖便召集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主官,入官驿议事。</p></p>
目前金陵城内,因杜衡鑫和张康年的原故,城内三千卫军都是防范存疑目标。</p></p>
只有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才算可以一用的军力,除此之外,贾琮和郭霖没有其他选择。</p></p>
郭霖以圣旨所授专断节制之权,将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调配之权,授予贾琮。</p></p>
郭霖虽心思谋算不俗,但毕竟只是宫内宦官,毫无领兵调度经验。</p></p>
而贾琮曾在辽东领军大捷,领兵调度比他要强上百倍。</p></p>
再说郭霖一个大内副总管,并不需要兵事功勋,这是身为宦官的保身之道。</p></p>
况且金陵之事,贾琮比自己捻熟百倍,让他代自己行事,才能事半功倍,事成之后,少不了他一份大功,何乐不为。</p></p>
所以,他非常爽快的对贾琮放权,自己只做甩手大掌柜。</p></p>
贾琮对金陵诸事,已经成竹在胸,自然当仁不让。</p></p>
安排五城兵马司封锁金陵十三座内城门,以免乱中生变,也是想要敲山震虎,希望印证心中一直以来的怀疑和猜想。</p></p>
又让周勇派人将罗雄和周正阳,押送大理寺行在官衙,交由杨宏斌审讯。</p></p>
不管是周正阳,还是罗雄,身为一卫指挥使,能做出那等事情,心思意志都非比常人。</p></p>
他们非常清楚,不管是否吐实,他们都已没了好下场,所以他们会奢望有所保留,能让背后之人施以援手。</p></p>
要想从这样的人口中挖出真相,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p></p>
不过杨宏斌在大理寺以精于刑讯问供而著称。</p></p>
当初审讯周素卿,此人也是坚不招供,却被杨宏斌轻易击破心防,吐露了周正阳之事。</p></p>
贾琮相信这两人只要落入杨宏斌手中,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他榨出所有隐秘。</p></p>
到时候贾琮就可以问罪有名,一直隐于背后的黑手,就能浮出水面。</p></p>
……</p></p>
正当贾琮和郭霖坐镇官驿,陆续听取五城兵马司回报,金陵各处内城门封锁纠察情况。</p></p>
只见一个五城兵马司总旗神情慌张,进来禀报道:“启禀钦差大人,贾大人,我们派去看守张康年府邸的人手,出了大事!</p></p>
五城兵马司二十人,锦衣卫五人,除了一个小兵侥幸活命,其余人全部被杀!”</p></p>
贾琮和郭霖都大惊失色,原以为圣旨颁下,约束监管金陵卫和水监司,又从镇江、常州带来卫军镇守。</p></p>
金陵城内必定可以靖平风波,免生祸乱,没想到还是闹出大事!贾琮脸色难看,问道:“对方来了多少人手,为何死伤如此严重。”</p></p>
那总旗回道:“我们在附近守护的人手,听到动静赶过去,张府中早就没有人了。</p></p>
据那重伤的小兵说,对方只有十几人,个个武艺高强,出手狠辣迅捷,只是片刻之间,我们的人都倒下了,根本不是人家对手。”</p></p>
郭霖脸色铁青,对贾琮说道:“威远伯,原先我们不肯定谁才是幕后主使,如今已昭然若揭,竟然是堂堂兵部右侍郎张康年!圣旨颁布,因为没有实证,只是将他革职纠察,没有将他下狱,他自己按耐不住,竟然行凶潜逃,不打自招,罪无可恕。”</p></p>
……</p></p>
张康年府邸外,贾琮带着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人马赶到,随行的还有周勇麾下的二十名火枪手。</p></p>
张府门前遍地都是尸体,很多人都是被一刀要害毙命,地上的鲜血还没干涸。</p></p>
张康年的府邸人去楼空,连家仆都跑得一个不剩。</p></p>
贾琮问过同行的锦衣卫,说张康年是惠州人,在金陵为官,家眷一直都在老家。</p></p>
贾琮目光闪烁,张康年畏罪潜逃,已是确认无疑,可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只是一时又说不上原因。</p></p>
但是张康年突然杀人潜逃,无疑引起所有的瞩目,张府门前尸体枕籍的血腥场面,在金陵城中飞快流传,引起不少恐慌。</p></p>
贾琮下令五城兵马司,严守金陵各大城门,调集城中所有可用人手,在附近街区坊市,搜寻张康年的下落。</p></p>
只是时间过去半个时辰,各处回报,都找不到张康年半点踪迹。</p></p>
此时天色已低垂,西边天空溢出血红色的晚霞。</p></p>
贾琮心中明白,再过半个时辰就要入夜,到时候搜捕将更加困难。</p></p>
他准备返回钦差馆驿,再另想办法。</p></p>
临走前吩咐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在杜衡鑫府邸周围,加派人手,决不能再出事!”</p></p>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官居六品,在贾琮面前以下官自居,恭敬回道:”卑职已将带来的人,抽调部分派往杜府,因杜衡鑫也住在丰乐坊。”</p></p>
贾琮心中一惊,问道:“你是说杜衡鑫和张康年都住在丰乐坊?”</p></p>
那指挥使回道:“这几年金陵海贸发达,很多官员因此积蓄资材,都在丰乐坊购置了宅院,杜衡鑫和张康年都是如此。”</p></p>
贾琮心中思绪翻滚,心中一直的疑惑,好像抓住了什么关键……。</p></p>
这时,一个五城兵马司的小兵跑来,说道:“贾大人,刚才有人给了我一份信,让我交给贾大人。”</p></p>
贾琮问道:“是什么人,带他来见过。”</p></p>
那小兵回道:“是街头一个小厮,他给了我信,一转眼就走的不见了,如今没地方找了。”</p></p>
贾琮心中一跳,连忙拆开书信,看清上面的写的字,不禁大吃一惊。</p></p>
因为那上面写着:龙潭港码头,甄家海船,谨防外逃。</p></p>
到底是谁在给自己传信,难道说张康年竟然和甄家有勾结,这等要命关口,甄家竟然提供船只让他外逃。</p></p>
据贾琮所知,甄家的船队一向是由甄芳青管理,难道甄芳青也涉及其中?想起自己和甄芳青数次交往,贾琮从心理上不愿接受甄芳青和此事有关。</p></p>
但眼下不是纠结此事的时候,当务之急,要赶往龙潭港码头,证实是否真有其事。</p></p>
哪怕这封信是对方故意诓骗,他也必须去这一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给对方任何逃脱的机会。</p></p>
……</p></p>
金陵,龙潭岗码头。</p></p>
贾琮带着周勇麾下的三百火枪兵,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码头,并控制了码头所有出入口。</p></p>
码头的船坞停靠着许多船只,其中就有甄家海船队大小十几艘船只。</p></p>
据管理码头的市舶司吏目回忆,今天午后,有二三十个苦力,曾往甄家海船上搬运货物。</p></p>
因为这样的事情,码头上每天都会发生,所以他也没在意。</p></p>
而且那艘甄家海船手续齐备,大概半个时辰前就已经出港。</p></p>
贾琮心中暗叫不好,一个时辰前,他刚在馆驿下达封闭金陵十三门的军令。</p></p>
五军兵马司大部精力都放在封锁金陵内城十三道城门。</p></p>
等他们关注到各处海船码头,只怕会稍晚一些,毕竟金陵城实在太大。</p></p>
这就让对方有了可乘之机,而对方能掐准这样的空挡,只怕这条后路,早些时候便已提前备好。</p></p>
贾琮神情阴郁不定,对身边的周勇说道:“派人去甄家问询甄三姑娘,说明甄家海船私运钦犯外逃之事,问明甄家是否牵扯其中。</p></p>
另外,出港海船的规格、形制、船头、水手等一切信息,都要甄家提供。</p></p>
拿到船只详情之后,让锦衣卫快马传送沿江卫所,巡江盘查,决不能放过。</p></p>
派人去鑫春号总店传讯,让他们通知郑小海,我要用他的船,需要他带领水路!”</p></p>
今天凌晨,贾琮派人接应,将周正阳押回城东杜家农庄,也将郑小海一同带来。</p></p>
当时只是想着金陵之事已近尾声,他估计很快就会返京复命,到时可以搭乘郑小海的船去姑苏,带着芷芍和妙玉师徒一起回京。</p></p>
而且,贾琮将郑小海滞留金陵,还有另外一层意思。</p></p>
他用郑小海的船押送周正阳等一干人犯,一路上郑小海对此事知之甚详。</p></p>
如今金陵局势还未彻底靖平,他自然不想多一个泄密的源头。</p></p>
贾琮又略想了一下,对周勇说道:“贾甄两家是世交,甄家的事你亲自去办。”</p></p>
……</p></p>
金陵,甄府。</p></p>
周勇来甄府为贾琮传话,因为是外男,自然不能见到甄芳青,接待他的是二房大管事刘显。</p></p>
没过一会儿,刘显家的进二门传话。</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