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3章 春暖女儿香,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暖女儿香
春暖女儿香</p>
宁荣街,伯爵府,贾琮院。</p></p>
二月的神京,酷寒未消。</p></p>
贾琮完成上午的功课,在院子里用过午饭,略微走了几圈,便回书房取了前几日的笔记,仔细研读揣摩。</p></p>
英莲穿着玫红印花对襟长袄,浅蓝交领里衣,浅蓝绣玉兰花枝长裙,跟在贾琮身后入了书房。</p></p>
她脸上带着微微倦意,揉了揉眼睛,帮贾琮沏了杯淡茶,用来润口消食,自己找了本闲书,坐在贾琮身边翻阅。</p></p>
前面三日,贾琮都住在洛苍山柳宅,由柳静庵将他最近写的时文策论,进行逐篇批阅点评,并对薄弱之处,进行引导讲评。</p></p>
他手中的笔记,便是这三日的心得摘录,他认真浏览笔记上的内容,比对推敲,愈发心与神合。</p></p>
自丁忧居府以来,经过几月潜心苦读,又有柳静庵这样的大儒宗师循循善诱,自觉学业上更加通透明悟。</p></p>
午后阳光异常融和,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他闻到身边英莲身上清甜的香味儿,突然感到肩头微微一沉。</p></p>
侧头看去,见英莲正歪着头靠在他肩上,手中的闲书还捧在手里,双眼迷糊,昏昏欲睡。</p></p>
她本就是贪睡年纪,刚用过午食,气血迟滞,又不肯午休,被午后的阳光一烘,便甜酣上头。</p></p>
午后阳光明亮,照着英莲娇美白皙的脸庞,眉心胭脂痣透着红润晶莹,乌黑的睫毛微卷着,那唇瓣粉糯秀巧,可爱宜人。</p></p>
已渐出落的玲珑婀娜的娇躯,散发着慵倦娇憨的气息,有一种细腻诱人的亲和力,让贾琮心神也感到异常安宁温和。</p></p>
这几日他去洛苍山柳宅,只带了英莲随身,他自己跟着柳静庵听课,英莲就在柳宅陪了三天。</p></p>
每日晨起梳洗,夜间跟随伴读,日常几个丫头的事情,都她一个人做了,比他跟着柳静庵苦读,可是没轻松多少。</p></p>
贾琮自小跟着曲泓秀习武打熬身体,自然百无禁忌,英莲是弱质女流,却有些经受不住。</p></p>
昨晚返回东府,今日一大早又跟着贾琮起来,大概十分缺睡。</p></p>
贾琮也不惊动她,只是把胳膊微微下沉,让她靠得舒服些,依旧翻阅手中的笔记。</p></p>
等过了许久,贾琮见英莲呼吸微酣,居然还睡得挺惬意。</p></p>
他将手臂伸直,舒缓肩头的酸麻,手臂圈住她的纤腰,将她带着靠在胸口,两个人都更舒服一些。</p></p>
本还想继续翻阅手中的笔记,只是身上依着软玉暖香,温温软软,实在没那个心性定力。</p></p>
他喝了一口身前的淡茶,只觉午后阳光煦暖舒缓,透过书桌前的窗廊,看到院子里已渐褪去冬日萧瑟,开始显露春的气韵。</p></p>
晴雯正坐在游廊上,挑针引线,用上等的界线手艺,在雪融绸手帕上绣一朵芙蓉花,芷芍坐在旁边颇有兴致的细瞧。</p></p>
檐角的树荫下,龄官在给两盆抽春芽的花盆松土,豆官拿着笤帚清扫地上枯叶,还不时挥舞笤帚,蹬腿走步,摆几个花脸唱姿取乐。</p></p>
虽然残冬未尽,但院子里已春色生机盎然……。</p></p>
……</p></p>
嘉昭十五年二月始,各地赶考的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神京城,为各自多年书卷苦读,搏青云仕途前程。</p></p>
神京街头茶撩酒楼,时常可见穿青袍儒巾的举子,三五成群,觥筹交错,高谈阔论,或衣裳简朴,或衣饰华丽。</p></p>
这些来自天下各州,踌躇满志的科场举子,让富丽繁华的神京城,多了浓重的文华书香之气。</p></p>
但凡通过科举成为举人,都已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p></p>
即便终生未踏入进士行列,也足以成为一地乡绅名士,通过士人免税之法,通过平民土地投献,还能成为一方富户。</p></p>
举人如会试名落孙山,也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可被遴选为低阶官吏、府佐,运气好的话甚至能授七品县令正官。</p></p>
但是因举人之资,即便被授予低阶官职,也再无晋升生发的机会,想要在仕途上再进一步,只有走进士一途。</p></p>
因此,对每一个入京赶考的举子,虽然春闱险峻万分,他们每一人的目的都是进士及今年才十五,竟然早就中了乡试解元,比我等还要胜过几筹,当真让人惊异。”</p></p>
那被称为宜淳兄的学子,也是二十左右年纪,神情从容淡定,一身的书卷气息,在同行中显得有几分不俗。</p></p>
他微笑说道:“这贾玉章十岁就被邀请入楠溪文会,还能在文会上写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之句,才情卓绝,非同凡响。</p></p>
你我十龄之时还在乡间淘气呢,更不用说他后来几首词作,每首都足以鼎立士林,流芳百世,这样的人物,少年中举,有什么奇怪的。</p></p>
只是他有这等旷世词才,却似乎不太热衷此道,自在金陵做出那两首新词,两年时间竟无新作传出,倒是可惜了。”</p></p>
那容貌普通的举子,性情有些急性子,在西角门口来回走了两趟。</p></p>
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府上家人已拿了我们帖子进去,这已过了许久,怎么还没一点动静。”</p></p>
同行的一位年纪较大的举子,似乎见过些世面,抚须微笑道:“希文稍安勿躁,这伯爵府听说原先是宁国公府,不比普通人家府邸。</p></p>
而且这位威远伯承袭双府,也有可能他今日在荣国府,国公府邸门户重重,地方广大,传递信息需要些时间,也在常理之中。”那被叫做希文的举子,听了同伴这话,神情有些发愣。</p></p>
喃喃说道:“他这排场可真是不小,昨日北静王府开文会邀宴,堂堂王府进出,也没他这里这般迟怠繁琐……。”</p></p>
那名叫宜淳的举子微笑道:“你们定要来拜见这贾玉章,我就说过多半是见不到人的,如今总信了我的话。”</p></p>
那希文说道:“虽然他是国公勋贵,身上还有正经官身,但他既然下场春闱,与我等便是同年之谊。</p></p>
他既能写出华美词章,又是饱学情怀,总不至于自傲身份,不屑于交往我等白身之人,那未免太自坠风度了。”</p></p>
那宜淳笑道:“自傲身份倒不至于,我到了神京便听说,威远伯虽出身国公门第,但幼时微寒,天下皆知,所以性子有些孤僻。</p></p>
听说他日常除了上朝入衙,极少外出交际游宴,常日都居府不出,自得其乐。</p></p>
我们和他素不相识,人家就凭一张拜帖,难道就要出来相见?</p></p>
如今他在入京举子中名头响亮,这几天又有多少人,去文翰街萧家书铺观赏他的墨宝。</p></p>
这消息要是传开,不知有多少举子有样学样,都来上门投贴,难道他都一一相见,他见得过来吗,据我看他不会开这个口子。”</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