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模拟考,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书文五经论,平时经常写也经常练,可跟真题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让沈淮有种感觉,平时学四书,考试的题目却是五经题;平时学的是君子六艺,考试题目却是诸子机关术。
一句话总结:平时学的是四书五经,考的却是圣贤奥旨。
让人发指的是,策论题中竟然涉及律法和算术,专门用来考察考生对律法的理解,并用算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度远远超出县试的范畴。
到底是谁说,县试不用写文章的?
出来,保证揍不死他。
小魏夫子将沈淮的反应看在眼里,眼角含笑道,“县试是科举的第一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我们县十三个乡镇,每年参加县试人数将近两百人,单是第一轮便刷掉很多人,能考到最后一场并且过线的人,没多少个。”
沈淮暗自‘呵呵’两声,能不少么?
看看这出的是什么题目?
“彻者,彻也;助者,籍也。”,此四书题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而“彻”和“助”是一种税收制度,“籍”在这里指“助”法,意思是借助民力耕种公田以收税的这种制度。
反映的是孟子对政治经济的思考和对社会制度下的分析。
另一方面则是藤文公这个当政者,想要给当时的社会提供一些借鉴。
想要解题,得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理解‘彻’、‘助’、‘籍’是什么意思,进而分析这两种税制的目的,阐述此观点的地位和作用。
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差异,然后提出合理性、可行性的观点。
在看看帖诗:以“春”为题,要求五言六韵。
题目简单明了,但想出圈也不容易。
因为咏春的诗,太多了。
许是前面的题目太难了,沈淮看到这道题,竟然觉得它是最容易的一题。
“沈淮,“大道之行也” 至 “是谓大同”出自哪里?”小魏夫子说着,将戒尺一头指着题目问道。
“回夫子,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对五经还算熟悉。”小魏夫子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说道,“县试考什么,全凭知县出题,这些题目是上个知县出的,你再来看看这个。”
将一份真题放到沈淮面前,“这是去年的真题,你可以对比看看。”
沈淮将两份试题放在一起对比。
去年的真题明显更容易些,出的四书题和五经题,需要阐述的观点没有那么深奥。
帖诗的题目,更是具体到“桂花”和“油菜花”。
“夫子,还有更久的吗?”沈淮问。
“自然是有的。”小魏夫子又将上上个知县出的真题拿出来。
沈淮一看,题目都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可难易的程度却不尽相同,这个得看知县的水平。
像上个知县,基本没有容易的。
或许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但对于考生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夫子,上个知县很厉害,他出的题都很难。”
小魏夫子漾出一抹浅笑,,“参加府试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出的题难不难了。”
艹!
沈淮忍不住暗自爆粗。
还以为这个知县调去别的地方了,没想到人家不仅升官了,而且人还在雍州郡城里。
“夫子,这位大人是升任知府了么?”沈淮不确定的问道。
小魏夫子点点头,“据说郡城的运河能开通,有他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