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0章 君子六艺,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秋收时节,县学放半个月的田假。
沈淮回家收稻谷,路上碰到村民,大家还夸他孝顺,考了秀才还下田帮忙收割之类的话。
八月十二,是沈淮生辰。
因为农忙,家里给他做了一碗长寿面,四个长辈各自给二百文的零花钱便算过了。
此时的沈淮,刚好十四岁,力气比之前大许多,能帮忙扛稻谷装上牛车,看得黄氏和林氏既欣慰又心疼。
晚上吃饭,沈月兴奋的说道,“三郎,上个月的腐乳订单几乎翻了一倍,而且大家还给我们的腐乳起了一个名字,叫三元腐乳。
这个得感谢魏舅舅,要不是他,咱们家的腐乳也不会传的那么快。
凭着你连中小三元的噱头,魏舅舅都把腐乳卖到隔壁的番邦小国去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搭上那边的商队,月初跟我们下了一万的订单。
等收完稻谷,作坊得加人手了,不然搞不过来。”
沈淮没想到,魏舅舅这么能干。
腐乳走出国门,肯定能赚到很多小钱钱。
“村里人手不够的话,可以请附近的江湾村和杏花村。”沈淮说,“要是请太远的,来回不方便。”
“不止腐乳出名,我们家自酿的白酒也出名了。”说起这个,沈继业很开心,“那天在林府,有很多人问林家的梨花白是在哪里买的。
大家都以为是林家酿的酒,最后林老爷都问到你爷爷这里来了。
可惜存量不够,不然还能卖上一批。”
“若是有人问,可以卖一些,等收完稻谷,就可以酿橙子酒、柚子酒和柿子酒。”沈淮看向沈七刀,“爷爷,今年可以多做一些,村里的果不够,可以到附近的村子收购。
像江湾村,柚子树就挺多的,每年都吃不完烂树上。”
“等收完稻谷,就让你沈江哥去江湾村看看。”似乎想起了,沈七刀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对了,最近我跟你爹跑了几趟马市,都没碰到好的。
而且马匹的价格,还比之前贵了许多。”
沈淮敏锐道,“是边关又要打仗了吗?”
“掌柜的说,合作的两家马场遭了灾,病倒了不少成年马,需要从更远的马场买进,所以价格就上去了。”
沈淮舒了一口气,还以为边境有战争。
“以前父亲说过,买一匹马得一百两左右,现在价格是多少?”
“一百二左右。”沈继业开口,“这个价格的马匹,比普通的马要好上一些,就是吃的草料,也不便宜。”
养马跟养牛不一样,养护的成本更高。
除了吃草,还要吃一些谷物,豆类和青菜。
“现在价格贵,那就过段时间再看呗,反正也不急,说不定过一两个月,马匹的价格又下来了。”沈淮道。
林氏忍不住了,“马匹精贵,一百二十两的价格,都能买两头骡了,而且骡的速度比驴快,不管是搭车厢出行还是拉重货,都很好使。”
沈淮附和道,“买骡也行,实用。”
可沈七刀和沈继业却不这么想。
他们想买马,觉得马比较高大上,出行更有面子。
不过两人很聪明的没跟林氏争执。
于是,买马还是买骡,就这样不了了之。
吃饭完,大家早早休息,第二天起来继续收稻谷。
沈家请了四个帮工,五天就把稻谷收割完毕。
之后,林氏和黄氏开始跟村民收购橙子、柚子和柿子。
从清洗、去皮、捣碎装坛浸泡这些工序,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于是沈家又请了五六个人来帮忙。
后院的草棚子不够大,直接扩建到后山去。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
沈淮回了县学。
陶行简见他黑了很多,笑道,“收稻谷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