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9章 写策论,支持大姐二姐,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独留沈淮在书房里。
沈淮先是看了一眼书籍,在看邸报,接着又打量起书房的陈设。
不得不说,谢知县很有品位,书房被他布置得十分清雅,不仅美观,还有一股书香韵味。
书桌台上的绿植、窗扉外的景,都是点睛之笔。
在看看书架上的书,类目众多。
随手拿出来一本,都是墨香阁没有卖的。
不愧是世家出身,随身带的书籍,就能秒杀他十几年的藏书。
文房四宝,无一不是精品。
到处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羡慕之余,沈淮调整心态,进入阅读和思考模式。
从邸报可以看出,雍州郡范围,不少地方出现洪灾。
便是郡城,也是洪水淹到了岸上。
运河上的所有船只停运。
岸上开设的茶棚、食肆,直接被大水冲走。
几天了,水位还没下降。
青萍县很多靠河的农田,都被洪水淹没,只是淹没的比较浅,水位下降后及时将水排出,水稻还有救,但产量会大打折扣。
像这种情况,重新种可惜,不种又损失。
所以,田少的农户,选择在旱田里种旱稻。
旱稻需水量比水稻少得多,但产量远远不如水稻,口感也不太好,但好过粮食不够饿肚子。
看完邸报,沈淮已经想好了策论要怎么写了。
第一篇以救灾安民为主题,重点放在洪灾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措施。
如何展开救援工作,如何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如何快速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工作,突出及时性和有效性。
毕竟情况危急,时间紧迫。
除此之外,还有给出可行性的措施,以及后续的动作。
第二篇以防洪和治理为主题。
通过郡城的洪灾情况,分析原因,从根本上采取防洪措施,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比如防洪工程、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沈淮将自己知道的,再结合雍州郡的河流分布、地形,提出自己的看法。
策论嘛,有时候重在理论。
因为治理洪水这事,朝中大臣都头疼的事,只有你提出的看法依据事实,没人会说你。
剩下的,交给阅卷人来评。
定好方向,整理好思路,沈淮开始下笔。
两篇策论,一气呵成。
停笔的时候,一个时辰已经过去。
这捡起,有人送来一盘糕点。
沈淮没注意,也没品尝。
这会儿看到糕点,才发现肚子有些饿了。
他看向眼窗外,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将写好的两篇策论放在书桌上,拿起一块糕点就出去了。
到了外面,没看到谢知县,也没看到谢护卫,沈淮跟送糕点的丫鬟说了一声,便离开了县衙。
回到江湾畔,他又练了半个时辰的字才睡下。
不知不觉,五月份过去,迎来六月。
豆干的出货量已经趋于稳定。
倒是黄金豆腐,迎来两次小高峰。
有两户人家娶媳妇,各自定了五十斤黄金豆腐、二十斤黄芽菜。
望湖居和常来酒楼对豆干的评价不错,集市上的散客也蛮喜欢吃的,因为豆干虽是豆腐做的,却比豆腐存留的久。
尤其是热天,第一天买回去,第二天还能吃。
对于这点,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沈金和沈木做顺手了,效率比之前高很多,所以喝水如厕的功夫也多了一些。
六月底,沈淮回了一趟家。
塘沟的腐乳作坊,藏酒库已经建好。
他特意去转了一圈,每个区域安排的很合理,尤其是发酵房,单独隔开,减少无关人员窥探。
酒库下方,还挖了两个大酒窖。
目前只放了年前酿制的那批柿子酒和橙子酒,数量并不多。
不过,沈家今年从各村收来了很多李果。
从收到清洗、腌制,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七八天才搞完。
看着并排堆放得密密麻麻的酒坛,沈淮就知道做了很多。
看完作坊和酒库,沈淮去了缓坡。
家里开春种的桂树,长势不错。
大姐和二姐种的花植,有的已经开花了。
前两个月从县城买来的花盆,也被她们照顾的很好,而且还在溪边种了不少菖蒲。
尤其是沈月,特别有想法。
她打算明年搞几个蜂箱,养些蜜蜂,要是成功了还能卖点蜂蜜、蜂蜡,增加收入。
蜂蜜很受药铺欢迎。
而且价钱不便宜,一斤蜂蜜能卖八十文左右。
蜂蜡卖给胭脂铺,稳赚不赔。
沈淮觉得沈月想法不错,十分支持,并且还拿出二两银子表示鼓励。
沈月这边,比较喜欢捣鼓肥料。
她看了‘齐民要术’,自己上山收集松针回来制肥,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并没有进行投放使用。
沈淮同样给二两银子表示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