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似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西京府尹,首长和乖乖女H灌满,流萤似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都,洛阳。
时逢深秋,雨集市上人头攒动。
小贩们将摊子扯到阴凉处,来往行人脚步匆匆,偶尔还有贵人驱车出城,车后带着几大车敦实木箱,塞满了金银细软。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眼下,朝廷无力管辖,各地兵戈四起,一时间人心惶惶,不断有朱门贵勋出逃,便是担忧遭了兵祸,落个人财两失。
世道再乱,日子还得过下去。
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汗,老汉将煮好的汤面放到摊位上,转头又继续去煮下一碗。
雨点朦朦,生意自然不怎么景气。
待到没人后,他在屋内寻了个凉快地方,琢磨着要不要收摊。
刘老汉原本是南直隶常州府的一位班军,后来前朝北伐时,在江北前线被俘,当了几年劳奴,后新皇大赦天下,这才让他填民到东都。
靠着早年当过庖厨,他在一众填民中过得算是不错,有自己的小铺子,娶了个逃荒来的媳妇,还给老刘家生下个大胖小子。
算命的叽叽咕咕一顿,说什么龙飞九五、遇金而升……反正收了半吊铜钱,给娃子取“福通”二字。
虽说他不懂什么卦象之类的,但心头还是疼爱这个独子,觉得人活一世也不过如此…
天不遂人愿。
前些年,这小子瞒着他投军,刘老汉顿时傻了眼,气得他半夜直哆嗦,几乎彻夜难眠。
如今,他倒也看淡了,不敢再有什么奢求,只求这个独子能平平安安归来。
为此,在这个“易子而食”的年头,刘老汉时常要留些汤面,到城外接济旁人,只当给独子积攒功德、求个平安。
踏~踏~
老汉正思忖着,却见一道倩影走到摊前,连忙低下头,语气十分谦卑:
“贵娘子,要尝什么?老拙这就动手。”
“三碗汤面,不要荆芥。”
那声音清脆悦耳,讲起话来不紧不慢,颇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模样。
刘老汉心头一动,却也不敢多想,老老实实做着汤面。
待到做好后,他将汤面装进盒子里,恭恭敬敬攥出手。
比起寻常苦力,这些大户人家出手阔绰,随便从指缝漏点恩惠,就够顶他这老汉吃上三年五载。
等了半天,见许久没有回应,刘老汉还当遇见吃俏食的,下意识抬起头看去,顿时吃了一惊。
秋雨下,女子撑着纸伞,一袭晴衣素白,青丝绾着凤钗,正浅笑着瞧他:
“刘公,别来无恙。”
“穗、穗丫头?哎呀!你、你怎么……”
见到熟悉面孔,刘老汉似是想起什么,四处张望起来。
见四下无人,他连忙将木盒递过去,语气中带着焦急:
“快,你快走罢,现在府里顾不上,城门没什么盘问的,别让人家瞧见……诶,你笑甚?”
“刘公还是这般热心肠,待外人和弥勒佛似的。”女子浅笑着,将碗筷放在摊前: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倒是不必东躲西藏。”
“这……”
刘老汉面露狐疑,但见女子如今这模样,也就信服了几分。
时过境迁,如白驹过隙。
昔日的故交如落叶凋零,难得遇见熟人,老汉不免有些唏嘘。
两人寒暄几句,女子提起木盒,再次举起纸伞:
“时候不早了,刘公,早些收摊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