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养着也是祸患
风不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养着也是祸患,耕耘小侄女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风不渡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每日下值回到御湖园,翁叡祺会在空闲时教王翠丫识字、摆弄文房四宝。
王翠丫是个妥妥的睁眼瞎,大字不识一个。
十五岁才开蒙,年纪有些晚,难度有点大。
翁叡祺翻出小时候读的那本三字经,送给王翠丫。
每日他只教一句六个字,需得王翠丫会背会写才教下一句。
毕竟是刚开蒙,简简单单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王翠丫描摹了十来张纸才记住怎么写。
她写的字惨不忍睹。
就算把翁叡祺的左手打折,再把他吊起来写,也写不出这般鬼画符。
王翠丫有时会气馁,自嘲一个丫鬟竟想搞懂文人风墨,比一只蚂蚁想飞还要异想天开。
翁叡祺耐着性子鼓励她,学识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丫鬟的身份不意味着自己永远低贱、活该目不识丁。
“教之道,贵以专。”
不坚持,如何能成功呢?
对翁叡祺而言,教王翠丫读书念字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
何况她更像一个自己熟识的妹妹,为她做这些倒也心甘情愿。
身份卑微的王翠丫被高位的翁叡祺照拂,心里万般感恩和感动。
她想等她攒够了钱,她一定尽快回到小王爷身边,为他当牛做马。
王翠丫是个聪明的,熬过开头的艰难,后面这些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倒也不像天书般难懂。
她岂止一天学一句,一天背二十句也不成问题。
不到二十天,一本《三字经》被她倒背如流,书里的哪个字她都会写,哪个典故都记得清楚。
《三字经》学完便是《千字文》。
不到五天,这本书她便能融会贯通。
这速度让翁叡祺刮目相看。
谁能想到一个月以前她还是个目不识丁的傻丫头呢。
翁叡祺没想过她如此聪慧,本以为两个月学两本《三字经》、《千字文》绰绰有余。
现下他只能再翻出《诗经》,这套书一时半会儿她学不完。
王翠丫想学什么东西,就一门心思全扑在上面。
翁夫子教授的学问她是日也思、夜也想,抹地擦砖的时候嘴里都念念有词。
要是不知情的人见这幅场景还以为她犯什么病呢。
上值去的翁叡祺看不到王翠丫如此用功的一面,只当她天资过人,是被埋没之才。
重温儿时诵读过的句子,翁叡祺仿若回到记忆里温暖的书房,散发着母亲好闻的馨香,耳旁传来母亲的声声教导。
不自觉的,他把母亲倾注在他身上的那股柔情也分给王翠丫几分。
小王爷温柔低沉的嗓音、窗外几声婉转的鸟叫、檀木桌温凉的触感,构成她对开蒙读书的美好记忆。
读书写字,一点也不像其他丫鬟说的那样难嘛,净说大话吓她。
距离伴读丫鬟的选拔还有两日。
王翠丫扭扭捏捏的向翁叡祺借十五文钱,承诺等发了月例一定会还。
这点小钱翁夫子不会不借,甩一个眼神给旁边站着的青哥儿,青哥儿忙不迭掏出十五文递给她。
他好奇王翠丫破天荒的借钱之举是为何。
她只打马虎眼解释道买个小东西。
她心虚的神态、闪避的眼神无不透露着其中有鬼。
翁叡祺不作多问,只吩咐自己的暗卫盯紧她,看她到底搞什么鬼。
暗卫来报,王翠丫到药铺买了些许巴豆粉。
翁叡祺心中冷哼,她竟是一条喂不熟的白眼狼。
过了这么多年,她终是被人收买,现在想来动手害他?
母亲说得没错,他太稚嫩,看不清人心。人心岂是短短几年就能看穿的。
翁叡祺不动声色,神态自若地接过王翠丫递过来的茶水。
小小巴豆粉而已,倒也毒不死人,喝下又何妨。
喝完王翠丫泡的茶,吃完王翠丫递过来的饭,翁叡祺从始至终没感到不妥。他想也许她没有挑今日下手。
等了两天,一切皆正常。
倒是听暗卫说府上有几个小丫鬟不知吃错什么,跑茅房很是勤密。
到选拔伴读丫鬟这日,王翠丫起得很早。
翁叡祺刚起身,便见她手里端着瓷碗慌张地出了门,也没瞧见他站在正院屋前,招呼都不打。
翁叡祺悄声跟其身后,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王翠丫在四下无人的一条路上抹了点东西上去。
翁叡祺远远瞧着,猜想她抹的是清油。
至此,他已完全明白王翠丫在搞什么名堂。
这条路是后院丫鬟们的必经之路,她在那儿又是抹油又是洒水,不就想害人摔跤吗?
翁叡祺冷着脸走到她身前。
突然出现个人吓得王翠丫差点把手里的碗摔了。
被小王爷发现自己做的坏事,她既慌张又难受无比。
翁叡祺拉着她赶紧离开作案现场,生怕什么时候来人发现了她的歹行。
一直走到御湖园的水殿前,两人才停下来说话。
翁叡祺冷冷开口:“前两日一些丫鬟拉肚子也是你搞的鬼吧。”
王翠丫震惊不已,慌张地看向小王爷。
这件事她做得隐秘,小王爷怎么知道?
就连那些拉肚子的丫鬟都以为是吃坏东西了,根本没朝下药这个方向想。
翁叡祺这时才发现,这怂丫头一路上包着泪水,想哭又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