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过去的故事(2),耕耘小侄女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风不渡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兮怡对娘家向来报喜不报忧,自己的遭遇只字不敢向父母亲提起。

她母亲来王府看望她时,翁绪假模假样在主院招待了秦家人,营造其乐融融的和睦假象。

但秦兮怡不说,不代表翁家人什么都不知道。

商人的耳线遍布各行各业,消息四通八达。

具有雷霆手段的秦牧汉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女儿不闻不问。

待秦兮怡回娘家时,秦牧汉让夫人问问女儿愿不愿意和离,带着孩子回秦家来。

当朝女儿家和离休夫,说出去会被贻笑大方。

可秦牧汉顾不得那么多,他只想自己的女儿幸福。

可秦兮怡不为所动,她心已死,如今只为孩子而活,决不愿和离。

她要为自己的儿子守住爵位。

一旦离开衡王府,她的叡祺就没了皇家人的身份。

说到这儿,翁叡祺叹息一口气,淡淡的怅惘笼罩着他。

这样的小王爷让王蕤意心疼,不知道说什么好。

世间的法则就是这样,为父母而活,为子女而活,偏偏就不能为自己而活。

他的母亲选择为母则刚,值得钦佩。

可是,在小王爷心里,应该想要他母亲和离吧。

比起爵位,他更希望自己的母亲幸福。

她动作轻柔地拍拍他的背部,让他顺顺气儿,心里舒坦些。

翁叡祺继续同她讲从前的故事。

年幼的翁叡祺幸福快乐。当时他年纪太小,看不懂家里的明枪暗战。

毕竟他自打记事起,就很少看见父亲和其他兄弟姐妹。

他没想太多,只以为这是常态,家家户户都这样。

他的家太大了,见不着是正常的。

秦兮怡在翁叡祺身上倾注了所有母爱和温柔,很少说起他父亲及家里的事情。

他的娘亲给足了他安全感和满满的幸福。

翁叡祺在御湖园捣乱造反闹够了,会去他外祖家小住,基本每月都去。

他对秦家比对自己家还熟悉。

秦家上下都非常喜爱这个白白胖胖、嘴巴又甜的小家伙,任由他胡来耍闹。

秦牧汉极尽所能地送他好东西,恨不得摘天上的星星月亮送给他。

在小小的翁叡祺心里,这个世界有母亲、外祖一家就够了。

他爱他母亲、外祖、外祖母、大舅舅、大姨、二姨、三舅舅、表哥、表姐、表妹……

他爱他们所有人!

直到今时今日,翁叡祺都还记得他们大部分人的模样,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讳和生辰。

“我曾外祖叫秦武安,生平最爱喝两杯小酒。

曾外祖母叫刘笑容,见谁都乐呵呵的,那个时候她虽然年纪大了,但每年都坚持给大家做桂花酿,她做的酒香飘十里,没人比得上。

外祖叫秦牧汉,对着外人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但对我们小辈别提有多溺爱了,舅舅们都很担心他会把我们这一堆小孩宠坏。

外祖母叫林嘉尤,她是个贵族世家的大小姐,行事端庄有礼,不喜欢听我们一群孩子吵吵闹闹。

她最爱在阆苑水阁作画,画的山水画和人物画都极好。

阆苑水阁是外祖特地为外祖母修筑的,里面很多奇花异草,还安装了地龙。就算冬天在那儿作画也不会冷。

两个舅舅秦兮文、秦兮越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但每天都会尽量赶回来和大家一起吃晚饭。

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坐开,热热闹闹的。

吃饭的时候他们生怕我夹不着菜,一个劲儿地给我碗里夹肉。

两个舅娘陈婉儿、郭阳兰也很好,事无巨细地照顾着我们这群小孩子。

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很多精致舒适的衣服,还会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不太甜的糕点,生怕我们贪甜吃坏了牙齿。

我有三个表哥、两个表姐、两个表弟、两个表妹。大表哥比我大十岁,他叫秦瑞文。二表哥比我大八岁……”

翁叡祺如数家珍地讲着过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个亲人的名字都是压在他心里的宝贝。

平日里无人可诉说,他很难过他是世上少数还记得他们来过这世间的人。

现在蕤意也知道了他们的过往,这代表着他们不会被遗忘。

以后他还要把这些讲给他的孩子们听,秦家会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下去。

他的父亲来御湖园见他的次数很少,来也是为了要银子、珍宝。

秦兮怡才不会像从前那样傻乎乎的,翁绪一要就给。

她把自己名下的庄子、田地还有父母补贴的家给悄悄存了起来,放到翁叡祺名下。

听到这儿,王蕤意忍不住感慨,小王爷的母亲真的很爱他,为他留下这么多钱财。

翁叡祺摸摸她的头,惆怅地说:“单凭我母亲小打小闹的留点钱,能够我现在做个什么?”

他富贵的来源是他心底最深的秘密,也是他最难以释怀的痛。

天和五年,那时他八岁。

他的外祖察觉到一些风声,天子为国库亏空这件事日日烦忧,不仅减了大臣们的俸禄,还硬逼着每位大臣至少交出一件珍宝。

有些地方的富户还被安了些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抄家。

作为南穼朝最富有的家族,秦牧汉很难不警觉,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官场上与他交好的朋友以及老丈人都想方设法暗中提醒他掩盖风头。

形势所逼,不得不低头。秦牧汉找来两个儿子商议对策。

秦家的商业主要有钱庄、酒楼、米铺,以及大量的田地庄子。

秦氏主要靠开米铺发家。

在族谱里从秦牧汉往上数三代,会发现他们本不是临安本地人,而来自益州的涪城。

涪城产的米又香又甜,品质极佳。

但当时涪城地处洼地,四周群山环绕。这样高品质的好米并没有美名远播。

秦牧汉的太爷爷不甘于只在涪城做个小地主,他同妻子商量盘算,决心雇一支镖队把涪城的米运到临安去卖。

最先几百斤大米以正常价格分别卖给临安的几家米铺。

当时临安人从没听过什么涪城大米,卖不起好价也正常。

等第一批米全卖出去的时候,涪城大米的美名也渐渐传播了出去。

临安城稍微富庶点的人家都会特地买涪城大米吃,就算价格比普通大米稍贵也没关系。

第一次到临安卖米,秦牧汉的太爷爷没有赚到钱,这次不过是试试水,赔本赚吆喝。

见有利可图,太爷爷在当地以低价收购了更多的米,再加上自家粮仓里的,合计足有几千斤。

第二次到临安卖米,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米铺。

这一次,太爷爷赚得盆满钵满,盈余高出本钱好几倍。

一家人高兴之余,并没拿着这笔钱胡乱挥霍,而是在涪城本地购置更多的田产。

就这样十来年有余,太爷爷成为了涪城最大的地主。

除了官家的地,这涪城的私户田地基本都是他的。

做到这一步,太爷爷还是不满足。

他不甘心屈居在小小的涪城。

见识过临安的繁花富庶,怎么能不被它壮观的美所折服呢?

太爷爷举家搬到临安城,买下众多商铺,开起了专门的涪城米店。

等经营至今,涪城米店早已是声名鹊起。

店里不仅有涪城的好米,还有其他地方有名的好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老公在洗澡我被公干日本

藏一瓶今朝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H

妄想柏溪入云间

单亲父女的云雨生活小说

西瓜没有籽8

妈妈说她结扎了干了没事

桶桶子

侯府乳奴(一)古言

寒廿一

老太爷的小乳妓(H)

敏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