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身入田垄间,隐公第四年
酸辣茄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 身入田垄间,隐公第四年,苏软软汆肉的日常(香椟),酸辣茄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常言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中的生灵,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华夏。
自古以来…便秉持着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无数先辈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从古老的农耕时代到现代的信息社会,这种勤劳奋斗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无论是文人墨客的千古佳作,还是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无一不是辛勤付出的结晶。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在动荡与变变革剧烈“冲击”着世俗与传统的时候,粮食…那就更显“珍贵”了。
毕竟…“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作为不输于秦晋这样的“历史大国”,鲁国-不仅同样传承了周朝与前代的历史,具有本国的“历史底蕴”,文化十分悠久浑厚。
并且,有“君子之国”之称的鲁国,在历史上,其实也是个“农耕大国”与“产粮大国。”,在大量的相关历史书籍中,也记录了许多与农事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虽说,在古代,尤其是春秋与战国两代之际,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
现代人所能食的肉糜精粮,蔬果佳肴,在那时…基本都只能是供王公贵族的子弟、还有官位、权职较高的主管各事的大臣。
甚至…有的时候,供应量紧缺。再加上种植、仓储与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的落后,这就造成了内部供应都“缩水大半”,只有像诸侯王及身边亲信权臣,才有机会享用。
那祭祀所用的猪牛羊三牲太牢之礼,猪羊二牲少牢之礼,更是只在涉及国事外交及江山社禝等隆重场合,才会使用。
如此,就更不必说那时的“平头老百姓”了,基本上就只配食用比较粗劣的野菜粥饭,尤其以小米、黍栗,搭配上各种在野外采摘的如菽菰之类的野菜为主所熬成的粥饭。
不过…幸运的是,自打实行了“初税亩”这一具有长久现实意义上的改革之后。
在井田制的基础上,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生产力与先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在尤以水稻和冬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鲁国,伴随着国土田地的进一步开发,大量的粗粮和一系列特产得以开发,这也就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话说回来,像左丘明这样在朝中任职的史官,他自然是有一定的俸禄的,也足够他的生活。
只是…他在年老之际,便断然辞去史官之职,回乡开垦他那一亩三分地,然后独自生活了。
这耕作的技术与经验,想必并非一日就可以积攒下来。
就算是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的田园生活、陶冶情操,也是得有一定的积累的。
而在那个时候,大臣官员们,说不定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会亲自下田劳作,去种植各类杂粮与野菜果蔬之类的作物,以供家用,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基本技能了。
所以,那个时候,在自家的宅院里,有能力开垦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一片小天地,虽然是合适不过、受用不过。
这不…今日,在左丘明自家的宅院里,身为“老师”的左丘明,就带领着他的学生弟子,来到他自己开垦的那几亩小田中,亲自传授种植的经验。
此时,正值“足蒸暑土地,背灼炎天光”的盛夏之际、小满之时。
眼见四周草木葱茏,再见那地上此起彼伏的田垄,想必就是等待收获之后再播时令新苗吧。
不多时,在初蝉的躁鸣声中,在闻嗅着泥土的清新气味中,王嘉便跟随着他的那几个师兄妹,领取了新出芽的苗枝,还有一系列松土收获的工具,在老师左丘明的指导下,开始了收获与播种的工作。
话说,老师左丘明光着膀子,仗着两个“泥腿子”,在田间地头辛勤工作的样子,虽说态度仍然十分严谨认真。
但是,与往日身着正装,手持简帛卷册,在烛光之下提毛笔书写,严谨治学的态度相比。
此番样子,免不了憨态可掬、以及和蔼可亲的形象,不由得让王嘉及一众跟随老师左丘明学习收获与耕种的弟子付之一笑。
与此同时,在俯身用帕巾擦汗之余,王嘉还热情的与他的那几位师兄妹,以及老师左丘明讨论着有关时令农作物、牲畜,还有二十四节气等诸多话题。
时间,正一分一秒的从掌心中溜走…
眼见篓筐中满满的收获,仿佛先前的一切辛苦劳作,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从眼前飘过。
努力…一切值得…
辛苦…同样也一切值得…
不管是上至高处庙堂之上管理国事的国君,还是下至在田间劳作的黎民百姓。也唯有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掌握灵活应对突发情况与灾祸的能力,秉持正义仁善的态度,才方能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站稳脚跟,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江山社稷繁荣太平。
此刻,王嘉还不禁感慨道。
“呼…”
“真没想到,远去了书香氤氲,在书海中自在畅游,与文化、与历史交流的“文字之旅”,这室外的空气居然如此清新,这田地间的泥土居然如此令人“心旷神怡”。”
“说句实在话,我小的时候,在村儿里,可没少和田地打过“交道”。”
“只是后来,随着自己的阅历不断增长,在城里生活的日子久了,这“乡土情怀”,居然也渐渐的“淡没”了。”
“不过好在,今日有幸,能同老师和师兄妹下田劳作,虽然身上脏了些,可这份传统劳作后所摘得的“果实”,无疑是最“甜美”的。”
“也不知,老师在几年后辞官回乡,你继续拾起这份传统的技艺吗?”
“我想…应该会吧。”
之后过了不久,在洗漱更衣沐浴后。
中午时分,在品尝了自己烹饪过的粗粮野菜粥羹,虽然味道清淡,但胜在这种“朴实无华”且平凡的美味,最能让人忆苦思甜。
饭后休息之余,在按照先前的节奏,整理完特定区域的历朝历代及各诸侯国的历史文献及文化竹简书籍后。
王嘉,便再度使用他那“情景在线头脑风暴法”,依据先前的记忆,在这《左传》的世界之中游览。
后来,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极度扭曲与快速变化,王嘉便来到了《左传》的世界。
话说,在这鲁隐公四年之时。
眼见进入了春天,四周生机盎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周历二月的时候,莒国人攻打杞国,占领牟娄。
虽然,这些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远不如中大新诸侯国战争那般“盛大”。
但是,其“惨烈”程度,仍然可见一斑。
而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对此也是有着颇多的感悟。
在见到戊申、卫州吁杀害他的国君完时,王嘉顿时便气愤不已。
“不管是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小诸侯国之间的吞并,这个过程想必都是十分惨烈的。”
“俗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君臣之间也是如此。”
“在如临大敌,敌军大举压境之时,臣子不能恪守本分,反而欺君罔上、弑父杀君,这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唉…”
还没等到王嘉哀叹完,眼见着时间与空间发生变化,他便来到了下一个地方。
夏天的时候,这鲁隐公与宋殇公两国国君,二人草草的相会于清地。
看着他们那匆忙且无所适从的神情,以及他们的言语之中,王嘉顿时便体悟到了什么。
随后,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攻打郑国。
见到这一场景,王嘉他既表示对诸侯国团结协作十分赞同,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以多欺少、恃强凌弱的愤慨之情。
然而,这一次,他在围观这些诸侯国德国君一同商议的场景时,差点被兵卒给抓住,所幸死里逃生,才在这险象环生的险境中脱离出来。
时光一转,眼见到了秋天的时候,公子翚领兵会合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等诸侯国攻打郑国。
此刻,只听他们在密谋道。
“国君,如今时机已经成熟,现在的郑国忙于国事,国内有动荡不安,咱们还是先下手为强,趁郑国松懈之时,突然杀出重围,给他个回不枪,想必一定能把郑国打个措手不及。”
“倘若没了郑国这个阻碍,或许咱们几国联合,在对抗中大型诸侯国时,也能有一席之地。”
“国君,您请下命令吧!”
“嗯…”
“不知各位对此又有何看法啊?反正孤现在是同意出兵的。”
见此情形,王嘉不禁直呼。
“这帮人,还真是“阴险狡诈”啊!”
与此同时,周历九月的时候,卫国人在濮地杀死了州吁。
在这其中,复杂的利益关系,不禁让王嘉大为惊叹。
时光飞逝到了,冬天的十二月的时候。
此时,只见卫国人,立这公子晋作为国君。
而在这背后,似乎有着更大的隐情。
而王嘉,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果不其然,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就如他先前所想的一样,早在预料之中,不在情理之外。
话说,在鲁隐公第四年的春天,大臣卫州吁杀害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君。
就在这个时候,鲁隐公与宋殇公两国国君会面了,他们打算重叙在宿地会盟的友情。
然而,预定的日子还没到,卫国人就来报告说他们卫国国内发生了叛乱。
夏天的时候,鲁隐公与宋殇公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在清地草草的相会了。
话说,在这宋殇公继承国君之位时,公子冯逃亡到了郑国。
而这郑国的国人,又打算送公子冯回国为君。
等到这卫州吁自立为君,准备向郑国报复,上伐君主结下的怨仇,以此来讨好诸侯,使君民关系和谐的时候,便派人前去了宋国。
王嘉见状,不禁便有感而发。
“这个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策略,怎么令我如此熟悉?”
“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从而使得国内和平安定的做法,原来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经出现了。”
“古人,诚不欺我啊,哈哈…”
之后,这卫州吁所派的人,便来到了宋殇公的面前,对他说。
“大王,您如果要攻打郑国用以除掉对你有害的公子冯,您作为主力,我卫国,则是会向您提供军费兵力。”
“至于这陈国和蔡国这两个国家,他们就会作为随行的附属军队,来助大王您一臂之力。”
“如此做来,这也是我们卫国人的愿望。”
“我承托国君卫州吁,谨以我卫国最大的敬意,来向大王您呈上此番建议,希望大王您能够采纳。”
这宋国的国君宋殇公听后,很开心,于是便答应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