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二十万骑兵的大战,公媳欢情沈曼最新章节更新,落叶凋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非川两边皆山,背靠古道。数十里宽阔险要,皆被吐蕃兵马布防,还以大非岭为犄角,易守难攻。我军用阴谋不可取,当用堂堂正正的阳谋勇气,将吐蕃打败!”</p></p>
李光弼认为他们兵马没必学吐蕃夜袭犯险。逼迫吐蕃出现,削弱吐蕃骑兵实力,为迂回的临洮军创造时机即可。</p></p>
李瑄听后连连点头,他明白该如何去做了。</p></p>
“吐蕃突袭我宁寇军者,为甲骑具装,是最精锐的禁军。独孤将军阵亡,宁寇军死伤一千多人,对我军心有一定影响。”</p></p>
“李将军和程将军,你们将骑兵驻扎在青海南山下,对着大非岭。不论什么时候,最起码要有一万骑兵骑在马上。我要去宁寇军一趟。”</p></p>
李瑄又向李光弼和程圭吩咐道。</p></p>
他将河朔骑兵布置在大非岭这里,距离宁寇军营寨只有十里不到,吐蕃再想偷袭宁寇军,已是不可能的事情。</p></p>
唐军营寨分散,呈进攻阵形,李瑄不会动摇此布置。</p></p>
因为他随时要对大非川发动进攻,关键时刻,二十多万大军要在短时间内压上去。</p></p>
不这样布置,会贻误战机。</p></p>
“遵命!”</p></p>
李光弼和程圭领命,下令在位置较高的地方,安营扎寨。</p></p>
随后,李瑄率领亲卫,到达宁寇军。</p></p>
“拜见李帅,末将疏忽,使宁寇军遭受吐蕃骑兵突袭,独孤将军战死,请李帅责罚!”</p></p>
见李瑄到来,安思顺向李瑄请罪道。</p></p>
宁寇军距离大非岭最近,又在最边缘,他应该向宁寇军派遣更多甲士、骑兵驻扎。</p></p>
“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吐蕃留下的尸体不比我们少,还损失二百甲骑具装。将军难免阵前亡,待战争结束,厚葬独孤将军。”</p></p>
李瑄没有治安思顺的罪。</p></p>
得知独孤诞战死,宁寇军营寨被破,李瑄也十分生气。</p></p>
但战争就是这样,生死有命。</p></p>
他只能找机会为独孤诞报仇,以慰其在天之灵。</p></p>
马后炮来讲,安思顺的布置确实不太细腻。</p></p>
但任何一个将帅都有自己的考虑,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p></p>
如这一次,唐军未想到吐蕃会偷袭。</p></p>
铁蒺藜的失误、敌军的勇猛,也是失败的因素。</p></p>
“多谢李帅!”</p></p>
“吐蕃骑马留下几名伤员和昏迷者,审讯后得知是吐蕃第一猛将尚多热尔带着其他十七位万里挑一的猛将来偷袭。独孤将军很可能就是被尚多热尔杀死。”</p></p>
“据称这些吐蕃猛将,是为对付李帅您而汇聚在一起。”</p></p>
安思顺向李瑄谢过后,将这件事告诉李瑄。</p></p>
提醒李瑄要谨慎,早做防范。</p></p>
“尚多热尔吗?想杀我的人很多,还轮不到他!”</p></p>
这个人李瑄知道,历史上是恩兰达扎路恭攻取河陇、长安的先锋大将。</p></p>
只是没想到尚多热尔为吐蕃第一猛将作为一个民风彪悍,擅于武事的民族,能拿到这个称号的人,必然有些勇猛。</p></p>
河陇军中的顶级猛将,也不一定是尚多热尔的对手。</p></p>
更何况吐蕃还有十七个万里挑一的猛将。</p></p>
这些人聚在一起,带着吐蕃最精锐的虎狮甲士攻破宁寇军步兵实属正常。</p></p>
“王将军和南将军现正在迂回至大非川,尺带珠丹用不了几天就能收到这条消息。”</p></p>
“时机暂未成熟,先等待五天时间。这五天时间,逐杀吐蕃探马,严加防范!”</p></p>
“五天后,对吐蕃主力大军施加压力,甲骑具装在十里外披上马甲。所有重甲步兵、弩兵,掩护投石车、床弩车到吐蕃阵前,打击他们的士气。”</p></p>
李瑄安排道。</p></p>
此时,唐军在共有上百架床弩车,五十架投石车,有一定规模。</p></p>
吐蕃营垒众多,一直抛射,总能对吐蕃造成死伤。</p></p>
在唐军十几万骑兵的掩护下,两万五千着铁甲的步兵,一万强弩手,绝对能护住投石车和床弩车。</p></p>
如果吐蕃敢冲,唐军就立即应战。</p></p>
后面更多的唐军也会上前。</p></p>
李瑄不会让唐军冲阵,只会让投石机和床弩去折磨吐蕃士兵,让其疲惫不堪。</p></p>
为大非川决战创造时机。</p></p>
只要唐军威逼得紧,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没有什么阴谋诡计。</p></p>
“李帅,我军投石车和床弩车靠近吐蕃的营垒,吐蕃一定会想方设法毁掉。”</p></p>
安思顺向李瑄提醒道。</p></p>
“如此,让他们见识一下万弩齐射的威力。看他们的甲骑具装,能否冲破我大唐的重甲步兵方阵。”</p></p>
李瑄倒是希望吐蕃产生破坏唐军投石车和床弩车的想法。</p></p>
吐蕃骑兵一旦冲击,这些投石车和床弩车会被推走,让重步兵顶上。</p></p>
唐军河朔会分派一部分骑兵,看住大非川上的驻军。</p></p>
在骑兵上,唐军依然有优势。</p></p>
但李瑄不认为吐蕃会冲击唐军步兵方阵,而是用更极端的方式,与唐军大战。</p></p>
在李瑄看来,吐蕃现在主动出击,与唐军殊死一战,是他们唯一的机会。</p></p>
只获得一些小胜,无法改变最终局面。</p></p>
“遵命……”</p></p>
安思顺和高秀岩一起领命。</p></p>
翌日,唐军轻骑开始在神箭手的率领下,逐杀吐蕃探马。</p></p>
中途下了一场小雪,不影响唐军出击。</p></p>
不久后,雪停下。</p></p>
吐蕃不服输,欲与唐军论轻骑,争夺视野控制权。</p></p>
但小队骑射交锋,吐蕃骑兵远非唐军的对手。</p></p>
五天时间,最少有上千名吐蕃骑兵,丧生在唐军精挑细选的轻骑手中。</p></p>
而吐蕃对唐军轻骑造成的伤害不足二百。</p></p>
吐蕃还想创造突袭宁寇军的战绩,但唐军自河朔骑兵到来后,完善所有防御。</p></p>
现在唐军的布置是河朔骑兵与赤水军在两侧。</p></p>
像一字长蛇阵一样,两翼骑兵为机动,击蛇首,尾动,卷;击蛇尾,首动,咬。</p></p>
诸营寨还是以进攻营寨,没有丝毫变化。</p></p>
有李瑄坐镇,河陇诸军士气依旧。</p></p>
吐蕃无从着手,只能干着急。</p></p>
还有许多馊主意,被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末结桑东则布联手否决。</p></p>
他们认为再等一下。</p></p>
五日已过,投石车、床弩,都已从九曲运送过来,还是由积石军操作,推着向大非川而去。</p></p>
一队又一队,身披鱼鳞重甲,明光甲的唐军步兵,以五十人一小队,五百人一大队,护卫着投石车和床弩车。</p></p>
后方皆是身披皮甲,背负强弩,腰挂箭囊,手持长枪的强弩手。</p></p>
张兴率领的陌刀军也赫然在列,他们在阵形的最前方,能第一时间捍卫投石车和床弩车。</p></p>
“轰隆隆!”</p></p>
马蹄声和马匹的嘶吼声,传入吐蕃的大营内。</p></p>
像是数十万骑一起冲锋一样。</p></p>
唐军的骑兵,重甲骑兵各一千,分左右翼,若有情况,一起冲击。</p></p>
其他的轻骑,都是以军为一大队,再分若干个小队,由军使、副使统领。</p></p>
如赤水军这种拥有两万骑的大军,精骑与轻骑分开,用于弥补所有的缺口。</p></p>
李光弼率领河东骑兵,在吐蕃大非岭诸军的下方,只要大非岭上的七万吐蕃步兵敢下来,就立刻冲他们一个立足未稳。</p></p>
不到两万骑中,精骑有五千,冲击力足够。</p></p>
程圭率领朔方骑兵,作为预备队,一旦开战,哪里兵力不足,就向哪里补充。</p></p>
后方营寨中的唐军步兵,皆出营寨,随时以长枪、弓箭手的方阵推进。</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