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要有梦想
好多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我要有梦想,高三妈妈用性缓解孩子压力,好多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要有梦想
我要有梦想</p>
“大锅饭啊!”</p></p>
余阳斜躺在小洋楼书房的靠背椅中,拿起桌子上的软盒华夏,点燃一支。</p></p>
大锅饭在另一个时空,被许多人批判,认为这种模式滋养了懒惰,迟缓了经济,令各地越过越贫穷。</p></p>
殊不知,保留这种模式的地方,反而成了人们抢破头也要进去的存在。</p></p>
比如軍部、央企、国企、公务员、事业编。</p></p>
而在余阳的印象中。</p></p>
十里营的大锅饭,家家户户抢工分,各个大队抢生产。</p></p>
大人白天种地,老人村口编筐,小孩放学割草,甚至就连不太聪明,或身有残疾的人,也被安排蹲在路边捡牛粪。</p></p>
等到农闲,一起修路,一起筑堤,一起盖房子,一起打靶。</p></p>
即便高速公路承包商资金不足,人们依旧修好了385路段。</p></p>
即便积攒的大部分财富,上缴国家,少部分留在本地,人们依旧采购了五辆大型拖拉机,焊接了众多机械农具,建造了一座新型隧道窑,创办了一座煤球厂。</p></p>
别看这些算不上什么,但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十里营却没有冻死人,更没有饿死人。</p></p>
以至于,直到96年,十里营才在上级的勒令下,解散了公社。</p></p>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十里营必须依靠财政拨款,才能延续。</p></p>
因为土地分包下去,你要交供粮,要缴纳各种费用。</p></p>
年轻力壮的家庭还好,男子外出务工,女人留家种地。</p></p>
但老迈的家庭怎么办?他们只能把地均给儿子,让子女承担供粮和各种费用,而子女生活负担加重,哪怕外出打工,也供不起一个高中生。</p></p>
所以,承包十里营3万亩耕地,余阳只要承担公粮,三元农业就无需支付多少租金,即便每年10元,也有人愿意。</p></p>
如果开出一些条件。</p></p>
比如把耕地租给我,我给你养老,估计孤寡老人们敢当场认孙子。</p></p>
比如把地租给我,我帮你们改造火炕,估计十里营绝大多数农户抢着支付1500块钱。</p></p>
因为豆苗产业蓬勃发展,余家村家家赚大钱,让人们刻意忽略了等到夏天怎么办,全都向钱看。</p></p>
总的来说,盘下3万亩耕地,没啥难度。</p></p>
如果决定重回大锅饭,十里营1.3万人,至少90%愿意跟着干。</p></p>
那么,余阳不得不慎重考虑,要不要这样做。</p></p>
因为他的大锅饭,不是集体经济,是私营经济。</p></p>
换句话说,他是开公司的,不是官员,更不是慈善家,追求的是利润。</p></p>
于是余阳想到了重生的意义。</p></p>
刚重生的时候,他只想着偿还债务。</p></p>
为此起早赶集、亲自收割豆苗,想着做大做强。</p></p>
后来结清债务,他只想着救出老余。</p></p>
为此带动余家村收入,帮乡里招商,再打肿脸充胖子买下AMG虎头奔,然后拼了命的贷款创建农业公司,只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让上面更重视。</p></p>
现在老余可以出来了,咱接下来为了啥。</p></p>
赚钱?</p></p>
谈恋爱?还是学北美的那個玉米头,为了让祖国再次伟大?</p></p>
余阳想到最后一样,本来想笑,忽然微微一愣。</p></p>
是啊,都重生了,还开了挂,咱就不能牛比一点?“让祖国再次伟大!”</p></p>
“让祖国再次伟大!”</p></p>
余阳念叨几句,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p></p>
其端起保温杯,龙行虎步走出小洋楼,来到余家村。</p></p>
恰逢傍晚。</p></p>
下班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的返家。</p></p>
遇到自家村长,本打算打招呼,却齐刷刷一愣。</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