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门当户对
好多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门当户对,高三妈妈用性缓解孩子压力,好多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您和她?”</p></p>
“我是女娃的二叔,没事,你俩结婚后,咱们各论各的,你喊我老哥就行。”“……”</p></p>
“有事直接联系,先走了。”</p></p>
余阳送对方到门口,凑巧看到聊市招商负责人拦下女股东聊了聊,然后满脸失望的走过来。</p></p>
“可惜了,人家打算拿化肥厂的股份当嫁妆,不然我能把化肥厂,连带她家的种子农药公司什么的,一股脑迁往平东县……也不知道哪家的癞蛤蟆,吃了她家的天鹅肉。”</p></p>
“那个癞蛤蟆,可能指的是我。”</p></p>
“……”</p></p>
“老廖啊,咱俩貌似有点八字不合啊。”</p></p>
“抱歉,我今后尽量少说话。”</p></p>
余阳肯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p></p>
主要是太突兀了。</p></p>
再就是,一张照片而已,鬼知道人家闺女长啥样。</p></p>
“老廖,她闺女好看吗?”</p></p>
“挺好,挺有礼貌,就是……”</p></p>
“怎么?”</p></p>
“她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的性格又有点懦,为了保住属于她家的股份,小姑娘懂事早,性子也比较好强。”</p></p>
“也是,这孤儿寡母的,没被吃绝户,还能保住股份,就已经很幸运了。”</p></p>
闲聊着,俩人吃点早餐。</p></p>
随后召集人手,一起前往聊市的阳谷,采购水泥。</p></p>
这年头,许多产业尚未整合,其实各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水泥厂,甚至都有各自的沥青厂、钢筋加工厂、细骨料加工厂。</p></p>
包括平东县,也是如此。</p></p>
只是十里营与平东县隔着平东湖,路途遥远,运输不便,远不如跨过黄河浮桥,来阳谷订购。</p></p>
而有聊市招商负责人老廖,采购水泥的过程很简单。</p></p>
选定数量,约定什么时候送货上门,然后签合同,等货到了再付款。</p></p>
依法炮制。</p></p>
沥青、细骨料、各型号钢筋……</p></p>
等忙活完。</p></p>
余阳回到泰市,考察塑料厂旧址。</p></p>
相关设备已经搬走,闲置厂房被外界的下岗职工占据。</p></p>
有晾衣服的,有洗尿布的,也有生着铁皮炉子做饭的。</p></p>
形形色色的人们,看到车队进来,全都有些紧张,生怕被赶走。</p></p>
余阳下了车,环顾一圈,“留在这里有啥希望?到十里营去,干到开春,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p></p>
乡长等人上前解释。</p></p>
可惜社会险恶,人们只以为这是大老板赶走自己的理由,慌忙收拾东西。</p></p>
还好,有人认得超大号虎头奔,“是带走玻璃厂的那位大老板回来了。”</p></p>
“我们去不去十里营?”</p></p>
“听说那里很穷。”</p></p>
“再穷,能穷过咱这样?”</p></p>
“人家大老板都住在那,咱有啥好嫌弃的,走走走!”</p></p>
余阳喊完话,没再理会下岗职工们,认真研究聊市行政规划图。</p></p>
塑料厂曾经是官企,建厂的时候周边还是荒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周围多了几座居民社区。</p></p>
但依旧不属于闹市。</p></p>
如果以房地产开发的眼光看待,这里不适合打造餐厅,而是应该先盖楼,吸引人之后,再在路边圈一排门头。</p></p>
沉思中,聊市招商负责人廖鹏飞赶过来。</p></p>
“老板,农业局的技术员,要不要?”</p></p>
“要!”</p></p>
“水利局的技术员呢?”</p></p>
“呃…要!”</p></p>
“电力局的技术员?”</p></p>
“也要。”</p></p>
“农机局的呢?”</p></p>
“伱确定咱们能活着走出聊市?”</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