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证据”到手
十万菜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证据”到手,看完浑身燥热的短篇小说,十万菜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证据”到手
“证据”到手</p>
“还有什么需要?不超过你我约定范围的,可以予你。”</p></p>
袁立负手,立在堂前,扭头对他说道。</p></p>
赵都安摇了摇头:“袁公帮助已然足够。”</p></p>
略一停顿,他好奇道:“不过,却还有一个问题,心中不解。”</p></p>
“说。”</p></p>
赵都安疑惑问道:“袁公此前说,周丞的些许小把柄,不好追究,敢问何意?”</p></p>
袁立看了他一眼,并不意外,略一沉吟道:“你可知道,陛下为何忽地命伱寻周丞的麻烦?”</p></p>
……不是因为他是“相国”的人吗?</p></p>
赵都安下意识想说,但猛地想起,女帝在湖畔吩咐他时的情景,摇头道:“下官不知。”</p></p>
袁立感慨道:“因为他是九卿,也曾是先帝时入阁的臣子,更重要的是,玄门政变前,他也是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p></p>
顾命大臣?他?赵都安吃了一惊。</p></p>
袁立回忆道:“当日,先帝突兀病危,急召三公九卿,内阁大臣入宫,是为顾命,周丞本来差一些不够资格,但因王震的缘故,得以成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于先帝驾崩后辅佐太子。但……”</p></p>
但太子嘎了……赵都安默默吐槽:</p></p>
“顾命大臣有何特殊吗?”</p></p>
袁立解释道:“按大虞旧制,凡顾命大臣,非重罪不予纠察。”</p></p>
原来如此!</p></p>
怪不得说他的小把柄,也不好深究……这顾命大臣是块弱化版免死金牌啊……不过在我上辈子那个历史上,顾命大臣似乎死的都挺惨……</p></p>
赵都安恍然大悟,道:“所以,陛下想换用新臣换掉旧臣,只能命我寻重罪才可?”</p></p>
袁立轻叹一声,瞥了他一眼,提醒道:“陛下一直在筹备组建新内阁,而这是李彦辅,周丞那些人不愿看到的,周丞反对的格外激烈。”</p></p>
新内阁?赵都安大喜,习惯地丢出一记奉承:“待新内阁开启,袁公必可入阁,取李彦辅而代之!”</p></p>
袁立哭笑不得,笑骂:“少学拍马。新内阁与你想象中不同,以青年读书士人居多。我也无法进入。滚去办你的事吧,你个武官莫要打探文人的事,又与你无关。”</p></p>
说谁武官呢?我前世正经的文秘出身好吧……我也是文人啊,一肚子诗词文章没抄呢……</p></p>
赵都安对所谓的“新内阁”愈发好奇了。</p></p>
……</p></p>
……</p></p>
都察院外,大街另一侧的阴凉处。</p></p>
“赵都安都进去好一阵了,怎么还没出来?”</p></p>
英姿飒爽,瓜子脸,眼角一颗泪痣明艳的海棠靠着车厢,抱着肩膀嘀咕。</p></p>
视线朝街对面的大门望去。</p></p>
“袁公日理万机,岂是那么好见的?哪怕凭他与陛下的‘关系’,袁公答应见他一面,但也必然要令他等好一阵。”</p></p>
卷王张晗冷静分析,车夫小王频频点头。</p></p>
海棠叹息一声,因阳光刺眼,抬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望眼欲穿:</p></p>
“都快中午了,咱们就这样傻等?早知道,方才就该拽住他。异想天开,寻袁公帮忙,他也真敢想,怎么不去登门找李彦辅求助?”</p></p>
张晗没说什么,但也对这次求助不抱丝毫期望。</p></p>
与周丞为敌,哪怕袁公也要慎之又慎,赵都安惯会以势压人,却压不住袁立。</p></p>
“咦,大人出来了。”车夫小王低呼。</p></p>
两人精神一震,果然看见赵都安迈步,从两尊白玉狮子中间走出,径直返回这边。</p></p>
“如何?见到袁公了没?”</p></p>
海棠揶揄打趣,期待看到对方沮丧模样。</p></p>
张晗也看了过来,安慰道:“袁公不帮才正常,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p></p>
小王也殷勤地说:“大人,我知道附近有家馆子不错。”</p></p>
试图用美食抚慰上司空落落的心灵。</p></p>
赵都安哭笑不得地看他们:“你们对我都这样没信心?袁公已答应了,会帮我们搜集线索,明日前会送到。迟则生变,二位,今晚看来咱们得加个班了。”</p></p>
“我就说你不……”海棠揶揄的后半截话卡在嗓子里,愣愣地看他:“你再说一遍?”</p></p>
张晗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小王更是瞪大了眼睛。</p></p>
袁公……同意施以援手了?</p></p>
匪夷所思。</p></p>
……</p></p>
大理寺后衙。</p></p>
当日夏江侯与周丞喝茶交易的地方。</p></p>
“所以,你撬开了那秦俅的口,得知的此事?”</p></p>
穿绯红官袍,头戴乌纱,国字脸,眉心“川”字纹深重的大理寺卿垂眸,略显浑浊的目光,锁定下属。</p></p>
已换回青色官袍的何正带着邀功般的谄媚:“大人,确实如此,那秦俅已丢入大牢,单独看管起来,您若要见,可随时拉开审问。”</p></p>
“那倒不必了,你办事,本官放心。”年逾六旬的大理寺卿微笑颔首,以示嘉奖。</p></p>
何正备受鼓舞,急切道:“大人,那王山自王公公死去,辞官后,便厮混于京圈权贵子弟中,明里暗里,勾连不少人。</p></p>
其明知赵贼乃女帝宠幸面首,却仍送女人……必有拿捏之心,卑职以为,其手中必然留有证据。您若要,卑职这便去拿。”</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