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乌头炮制解剧毒
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7章 乌头炮制解剧毒,金梅瓶肉交高潮部分描写,短耳的兔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07章 乌头炮制解剧毒
浙南山区的深秋带着刺骨的湿冷,仁济堂急诊室的暖气片嗡嗡作响,却驱不散丽水转来的患者身上的寒气。58岁的林秀芳被抬进来时,双手掌指关节肿胀如馒头,口唇泛着青紫色,指尖不停地颤抖。儿子小林举着心电图单大喊:“医生!我妈喝了自泡的草乌酒,现在心慌得厉害!”
苏怀瑾冲上前,刚触到患者手腕,就发现她指尖发麻如触电——典型的乌头碱中毒症状。心电监护仪显示频发室性早搏,血钾2.8mmol\/L,而患者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脉沉涩如刀刮竹席,分明是寒湿瘀阻的痹症,却因误用生草乌导致中毒。
“民间草乌酒没经过炮制,毒性太大了。”苏怀瑾皱眉,“但患者痹症日久,寒湿深伏筋骨,还得用制川乌温经散寒,关键在炮制。”她转向实习生小张,“推患者去抢救室,准备阿托品对抗心律失常,我去炮制室!”
中药炮制室里,苏怀瑾戴上手套,从保险箱取出川乌饮片:“生乌头含双酯型生物碱,口服0.2mg就能中毒,5mg可致死,但规范炮制能去毒存效。”她将川乌倒入不锈钢盆,浸没在饱和石灰水中:“第一步浸漂,每天换水,让毒性成分随碱性水流失,足足泡7天。”
小张盯着泛着白沫的浸泡液:“为什么用石灰水?”“乌头碱在碱性环境中易水解,”苏怀瑾解释,“泡完后转入高压蒸制锅,120c蒸4小时,直到口尝饮片无麻舌感——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以毒攻毒’密码。”
炮制后的川乌切片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生乌头的淀粉粒密密麻麻,蒸制后完全糊化,如同被高温驯服的野马。检测报告显示: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降至0.05ng\/ml以下,而苯甲酰乌头原碱升至0.15ng\/ml,正是镇痛的有效成分。
“制川乌10g先煎2小时,”苏怀瑾在处方上画下重点,“配伍麻黄6g开腠理,黄芪30g补气血,记住,乌头类药材必须‘五专管理’——专人验收、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她转向小林,“每剂药煎好后,我会先尝药,确认无麻感再给阿姨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