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袭九曲,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恩兰达扎路恭以为最激烈的战场会发生在青海时,唐军临洮军骑兵已经全部渡过黄河。</p>
征调民用船只,加快渡过黄河的速度。</p>
李瑄从赤岭直接到积石军渡口,渡过黄河到积石军城。</p>
此时,积石军中有大量的投石机、床弩、攻城车。</p>
士兵们也可以熟练操作。</p>
在积石军北面十里的地方,慕容曦皓率领七千吐谷浑步兵驻扎在那里。</p>
“刻不容缓,明日一早,哥舒将军和慕容将军率麾下所有步众,迈入吐蕃的地界。”</p>
“本帅则率骑从化成南下,直冲九曲之地。”</p>
李瑄向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吩咐道。</p>
因为辛云京已向他传信,吐蕃发现了他。</p>
等李瑄率领骑兵进入九曲,又要耽误一天。</p>
那时吐蕃一定完成对九曲兵力的抽调。</p>
“遵命!”</p>
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向李瑄拱手,皆很兴奋。</p>
终于轮到他们了。</p>
这一次,他们必立功勋。</p>
“启禀李帅,我积石军是否一进入九曲,就对九曲城池进行攻击。”</p>
哥舒翰向李瑄请示道。</p>
这段时间,积石军七千士兵,苦练攻城之技。</p>
现更是集中河西、陇右两镇的攻城器械。</p>
宛秀城、百谷城、大莫门、树敦城都不是什么雄城,哥舒翰有信心快速将他们攻下。</p>
“我想第一时间控制洪济桥。”</p>
李瑄一直计划将洪济桥和树敦城拿下。</p>
但哥舒翰运送着攻城器械,到树敦城需要一定时间。</p>
如果可以,李瑄会让麾下弩兵和重甲步兵,强取树敦城。</p>
其他几座城池,由哥舒翰来攻。</p>
“哥舒将军的行军速度较慢,到达宛秀城后,直接攻城即可。障碍我会为积石军扫除。”</p>
李瑄又想了一下,宛秀城距离唐军边境不远,哥舒翰直接开始攻击也无妨。</p>
“遵命!”</p>
得到李瑄确切答复后,哥舒翰更为兴奋。</p>
他摩拳擦掌,等待攻城时发挥自己的本领。</p>
这段时间,他研究最多的就是距离大唐边境最近的宛秀城。</p>
“慕容将军,九曲内吐谷浑若有胡部在,就由你麾下劝降。必须煽动士兵,干掉那些吐谷浑领兵的贵族。向吐谷浑普通士兵保证,不久后就会杀光九曲吐谷浑的贵族,那些贵族的所有资产,一半分给他们。”</p>
李瑄向慕容曦皓吩咐道,同时也是对吐谷浑部承诺。</p>
吐谷浑部被这么欺负,还一直没造反。</p>
一是因为开元末的那次造反,被没庐穷桑倭儿芒镇压得太惨,二是贵族把持得太深。</p>
把贵族和贵族的爪牙杀光,吐谷浑百姓才能真正解脱。</p>
有机会再去青海南部,干掉吐谷浑小王,将整个吐谷浑部收复。</p>
“末将一定将此事做得令李帅满意!”</p>
慕容曦皓拱手说道。</p>
李瑄点头,又交代一些其他事宜。</p>
当晚在积石军城中休息。</p>
第二日,清晨。</p>
王难得率领临洮军,南下至积石军城。</p>
李瑄率领亲卫加入队伍。</p>
和王难得、岑参、高适等一起,迅速向南奔袭……</p>
与此同时,积石军城中,一辆辆战车被推出来,里面载着各种攻城器械。</p>
积石军五千步兵,在两千骑兵的拱卫下,向宛秀城的方向而去……</p>
慕容曦皓的七千吐谷浑军,在积石军后面跟着。</p>
入九曲,他们两军在未遇到敌人之前,互为犄角最好。</p>
临洮军最起码都是一人双马,领先他们行军速度太多。</p>
李瑄的战略目的很明显。</p>
突袭!</p>
先控制洪济桥,以及桥前的树敦城。</p>
切断赤岭、青海入九曲的咽喉桥梁。</p>
然后再由内的横扫九曲。</p>
“南八,率领五百轻骑,追杀我军前方的一切吐蕃探马。”</p>
在到达大唐边境前,李瑄向南霁云吩咐道。</p>
“遵命!”</p>
现为临洮军副使的南霁云领命后,选五百良马轻骑,分成五十队,一人双马先跃入吐蕃境内。</p>
值此关键时刻,吐蕃自然在边境游弈许多探马。</p>
当他们看到唐军“探马”入境后,第一时间竟是呼叫支援,准备杀死唐军探马。</p>
但不一会,吐蕃探马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唐军十人一队,队伍太多。</p>
南霁云率领轻骑飞奔迅速,很快就围住数队吐蕃探马,将他们一一射下马。</p>
这些唐军轻骑如遍地的饿狼一样,疯狂追杀吐蕃的探马。</p>
只有少数吐蕃探马逃走,将讯息告知宛秀城守将。</p>
“现赤岭东山口,青海都在打仗。连羽林禁军都调派到青海去对付李瑄,唐军应该不会进攻九曲吧!”</p>
宛秀城守将疑惑。</p>
他再次派遣探马折戟,还是决定将消息传递给在百谷城的吐蕃的另一名大论,论悉颊藏。</p>
论悉颊藏的权势虽不如没庐穷桑倭儿芒,但亦是吐蕃举足轻重的人物。</p>
作为大论,所有的夏、冬盟会,他基本都有参与。</p>
特别是在天宝三载,也就是吐蕃的木猴年,论悉颊藏在吉之晓玛园主持冬季盟会,颁布治军之达令。</p>
吐蕃三大论其中两位在前线,说明吐蕃对李瑄的重视。</p>
但吐蕃料想不到唐军是一人双马突袭。</p>
每过一个时辰,就进行一次换乘。</p>
一直以跑步状态,不惜马力。</p>
滚滚的铁甲洪流从南而下,震天动地。</p>
至下午时,唐军从宛秀城前奔袭过去。</p>
“这……天哪!”</p>
“唐军怎么这么多战马,他们要突袭哪里?难道是屯田和牧场?”</p>
“不好,我九曲除了吐谷浑和白兰羌,骑兵不会超过三千。这如何是好!”</p>
宛秀城的守将知道情况危机,但城中只有不到四千守军。</p>
他们不敢出城。</p>
甚至此时向论悉颊藏传递消息也晚了。</p>
本来宛秀城附近驻扎有羽林千户所,但现在羽林禁军已经离开九曲。</p>
“未见吐蕃的羽林禁军,应该是被调到青海了。还想着到达洪济桥之前,要有一场恶战呢!”</p>
李瑄率大军离开宛秀城已经百里,直至黄昏,也未见所谓的“羽林禁军”。</p>
他一直计划着要与吐蕃羽林军厮杀一场,看看他们是否配得上羽林之名。</p>
不过李瑄也知道,应该是青海的牵制,让吐蕃羽林禁军离开九曲。</p>
这样最好,能使他通行无阻地到达洪济桥。</p>
唐军如此阵势入九曲,吐蕃的步兵在未聚集起来前,根本不敢拦截。</p>
“点五百弩兵,跟随本帅先一步抢占洪济桥。”</p>
即将到达洪济桥的时候,李瑄向王难得吩咐一声。</p>
队伍中五百弩兵出列,随李瑄和亲卫一起,暂时脱离大部队,奔向洪济桥。</p>
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李瑄到达洪济桥。</p>
吐蕃还忙着向论悉颊藏传信,根本不知道唐军已经奔袭到洪济桥前。</p>
此时,雄阔宽广的洪济桥,吐蕃士兵并不多。</p>
东面的桥头只有一些平时监护桥梁的吐蕃士兵。</p>
有城池已经知道唐军入九曲,但未想到唐军的目的是洪济桥。</p>
这些守桥的吐蕃士兵在夜色中只听到马蹄声。</p>
他们以为又有过桥者,准备上前询问……</p>
但李晟带着数十亲卫,直接策马杀到桥头……</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