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啃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看完浑身燥热的小说有哪些,猫啃月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房里,烛火已经燃到了第三根。灯芯在油盏中噼啪作响,细微的爆裂声像是某种不耐烦的催促。窗外,夜色浓稠如墨,唯有远处巡夜更夫的梆子声,偶尔穿透寂静,提醒着时辰的流逝。而我的眼前,却是另一片更加汹涌、更加混沌的“海洋”——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汇总之海。

竹简、绢帛、经过特殊处理的薄纸,甚至还有几片刻着潦草字迹的木牍,层层叠叠地堆满了我的长案。它们来自邺城、来自许都、来自官渡前线的大小营寨,来自潜伏在袁曹两军内部的“眼线”,来自往来的商贾、流民,甚至来自敌方刻意散播的谣言。每一份都可能蕴藏着决定性的信息,也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试图驱散那股几乎要将人吞噬的疲惫感。自从“织网”行动全面铺开,尤其是官渡前线战事日益胶着之后,涌入玄镜台的信息量便呈几何级数增长。貂蝉的加入,确实极大缓解了初步筛选和整理的压力。她心思缜密,过目不忘,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更是惊人,已经能将海量的情报按照来源、地域、时效进行初步归类,并标记出明显的疑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渔妇,将最初捕捞上来的鱼虾进行分类拣选,剔除掉明显的杂物和死鱼。

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分辨那些看似鲜活、实则内藏毒钩的“鱼”;是解读那些语焉不详、暗藏玄机的“鱼语”;是从无数细碎、矛盾的“鱼鳞”中,拼凑出水下巨兽的真实轮廓。这份最终的辨析、判断与决策,仍然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肩上。

就如此刻摆在我面前的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

一份来自我们安插在曹军粮秣转运线上的一名“田鼠”(底层线人代号),他冒险传递出的消息称:近日抵达前线的粮草车队络绎不绝,营中士卒伙食尚可,甚至偶有肉食犒劳,曹操本人亦多次公开宣称粮草充足,足以支撑长期作战,军心看似稳定。这份报告的细节颇为具体,甚至描述了押运粮草的兵士神态轻松,不似匮乏之状。

而另一份报告,来源则更为隐秘,是我们渗透进袁军高层的一位“寒蝉”(高级别线人代号)转述的,据说是从一名被俘后又设法逃回的袁军低级军官口中得知,他在被曹军俘虏期间,曾被迫参与修筑工事,期间多次听到曹军的民夫私下抱怨口粮不足、徭役繁重,甚至有小规模的骚乱被强行压下。报告中还提到,曹军后方,尤其是靠近兖州、豫州的几个郡县,征发民夫的力度空前,怨声载道,似乎后勤压力极大。

粮草充足,士气高昂?还是后方不稳,民怨沸腾?

两条信息,指向截然相反的判断。哪一个更接近真相?或者说,它们各自反映了真相的哪一个侧面?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运转。

首先,分析来源。“田鼠”身处一线,观察到的或许是曹军刻意营造的表象。曹操用兵,虚虚实实,深谙心理战。在前线展示充足的补给,既可以稳定己方军心,也可以迷惑敌人,诱使袁绍误判,不敢轻易发动持久战。这完全符合曹操的行事风格。

其次,“寒蝉”转述的情报,虽然是二手信息,但来源是底层的曹军民夫和被俘后逃脱的袁军军官。这些人所接触的,往往是未经粉饰的真实情况。后方民夫的抱怨、小规模的骚乱,这些细节更难伪造,也更符合大规模长期战争下后勤必然紧张的逻辑。官渡之战旷日持久,双方投入兵力极巨,曹操以相对弱势的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袁绍,后勤压力不可能不大。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第一份报告。或许曹操确实集中了资源,优先保障了前线主力部队的供给,以维持战力?而后方的压力,虽然存在,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第二份报告中民夫的抱怨,是被袁绍方面捕捉到并加以放大的信息?毕竟,散布对手内部不稳的消息,也是情报战的常用手段。

交叉验证。我翻找出近期关于兖、豫两地民情、税收、以及官员调动的其他零散报告。确实有几份提到了地方官府加紧征粮、征丁,以及小股流民的出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大规模动荡,但侧面印证了后方压力增大的可能性。我还调阅了关于曹军近期战术变化的报告,发现他们似乎更倾向于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消耗战,这与粮草可能存在隐忧的推断并不矛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蓝思追x金凌肉醉酒篇

用户24317433

288288dy

雪梨籽籽

女朋友太骚了每次进去都觉得很疼

鱼山成神

手指重重按压敏感点bl

黑山神拐

日本福社利试看一分钟

南觉

穿越之住欢乐颂风流

不是解放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