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漕运弊案
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漕运弊案,被轮流欺负的大美人儿小说,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月二十,运河的晨雾还未散尽,淮阴闸口已聚满漕船。林则徐的官船刚靠岸,便听见闸官的呵斥声:“船货不满百石,也敢走官闸?留下三成货,换条生路!”他捏紧手中的《漕运弊案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册中记着闸官勒索占漕运成本两成七,比乾隆朝多出一成五。
“林大人,这是近三年的‘闸规’记录,”淮安知府递上账册,墨字间夹着几张泛黄的银票,“每闸必索‘水脚银’,少则十两,多则半船货……”
“啪!”林则徐的旱烟杆砸在舱板上,惊飞水面的白鹭。他望向李煌带来的二十个数据房吏员,他们正用新制的“密纹火漆印牒”核对货单。这些印牒分三联,商民、闸官、数据房各执其一,火漆纹路由陈阿福设计,形似运河水波纹,伪造者斩。
“开闸!”闸官的铜锣刚响,李煌已带着算学吏冲上前,火漆印牒在阳光下闪烁:“按《漕运时效条例》,通关限时两时辰,每超一刻,闸官罚俸半两。”他展开《闸口勒索分布图》,红色闸口多集中在和珅旧党辖区,“乾隆六十年前,通关不过半日,如今却要三日——这多出的两日,都是闸官的‘规矩’。”
闸官的铜锣“当啷”落地,望着印牒上的火漆纹,想起去年因勒索被充军的同僚。商船上的王老板趁机递上货单,火漆印下的“免税三成”格外醒目——这是数据房按“民生安全度”评级给流民区商船的优惠。
“林大人,”李煌呈上《漕运成本对比表》,“用印牒通关,每船可省银二十两,运河年货运量预计增两成。”他指向远处正在绘制的“漕运热力图”,蓝色畅通区与红色梗阻区泾渭分明,“数据房已算清,淮阴闸一年勒索二十七万两,够修三十里运河堤坝。”
林则徐的目光落在“滚单法”条目上,这种将漕运路线细分到保甲的查弊法,正是他在湖北试用的。此刻结合数据房的印牒,竟让闸官的勒索无懈可击。“好个‘数据治漕’,”他轻抚长髯,“算盘拨出的不是数字,是运河的血脉。”
午后,当第五十艘商船凭牒快速通关,老闸官忽然跪在林则徐面前:“大人,小的也是被上司逼的……”他掏出一本血账,记着每年孝敬和珅党羽的数目。李煌接过时,发现账册最后一页画着算盘图案——这是老闸官偷偷学的计数法,却一直用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