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蒸汽机初试
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蒸汽机初试,被轮流欺负的大美人儿小说,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飞轮开始匀速转动,地窖里的温度明显升高,新炼的精铁水在模具里发出刺目红光。陈阿福用银尺量过活塞冲程:“比洋商的模型快两寸,”他的算盘打得山响,“按这个效率,每月能多产三千斤精铁,够打三千杆新枪。”
消息传到军机处,颙璘的佩刀“当啷”劈在军事地图上:“真要用这铁家伙炼兵器?”他盯着“吉林冶铁坊扩建图”,红色的蒸汽机图标格外醒目,“万一炸了,死伤的可是八旗匠人!”
嘉庆帝却指着《兵器改良进度表》:“陈师傅在蒸汽机旁设了‘压力警示算盘’,”他展示着草图,“气压过高时,算珠自动弹起报警——就像咱们的汛塘报警旗,算珠比人眼看得准。”
十月初一,改良蒸汽机正式投产。嘉庆帝站在冶铁坊的了望台上,看着巨大的飞轮在秋阳下转动,算珠形状的警示装置随着气压起伏跳动。陈阿福的儿子抱着小算盘站在父亲身旁,数着每分钟的活塞往复次数:“爹,一百二十次了!”
数据房的《蒸汽机效能日志》记下:“日产生铁较旧法增六成,次品率降四成五。”嘉庆帝摸着袖口的算珠挂件,忽然对身旁的陈阿福说:“当年沈括在延州见石油,说‘后必大行于世’——如今这蒸汽机,就是咱们的‘大行于世’。”
这一晚,冶铁坊的火光映红天际,蒸汽机的轰鸣与算盘的脆响交织成歌。陈阿福在匠人日志的末页画下新图:飞轮中央嵌着算盘,蒸汽化作算珠飞向四方——他不知道,这个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图案,终将成为数据治世的象征。
而千里之外的广州,洋商们望着海关送来的“蒸汽机仿制许可”,发现上面盖着数据房的火漆印,附页写着算盘算好的“官商合营比例”。他们忽然明白,这位大清皇帝的算盘,不仅能算国内的钱粮,还能算通与番邦的技术之道。
蒸汽机的飞轮还在转动,算珠的警示装置在气压表里浮沉。嘉庆帝知道,这场技术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铁家伙能炼多少精铁,而在于让匠人相信:算盘算得出旧法的弊端,就能算出新法的可能——就像眼前的蒸汽机,用蒸汽的力量,推着整个帝国,在算筹的轨道上,迈出了走向工业时代的第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