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茶马古道,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月初五,打箭炉的晨雾里,汉商的茶砖与藏商的马帮在石板路上交错,茶香混着马粪味飘向雪山。李煌蹲在边贸公所的木栏后,用炭笔在羊皮纸上记录:“川茶输入一百一十万斤,藏马输出仅八万匹——较乾隆朝减六成。”他袖口的“数据房”火漆腰牌,在晨露中泛着冷光。
“李大人,藏商又拒盖火漆印了!”通事牵着鬃毛挂霜的藏马,急得直搓手。李煌走进毡帐,看见老藏商罗布藏正用藏刀敲着《互市清单》:“汉人茶砖掺老叶,算盘算得出味道?”他的铜制转经筒在酥油灯下闪烁,映得清单上的“茶砖含水量两成”格外刺眼。
李煌展开带来的“茶叶分级图”,五等茶砖用不同颜色标注:“一等茶砖配马,二等以下论银——数据房的火漆印,盖的是公平。”他取出袖中银秤,“每包茶砖过秤,多一两补银,少一两罚十两——就像你们称青稞,算筹不认人。”
罗布藏的刀顿在“二等茶砖换银三钱”的条款上。他知道汉人茶商掺假已久,却从未见过有人用银秤和算盘来较真。当李煌掏出陈阿福新制的“茶叶湿度计”,铜针插入茶砖后显示刻度“含水量一成五”,老藏商的脸色终于缓和:“汉人算盘,倒像我们的酥油秤。”
边贸公所的木柱上,新钉的“双轨互市章程”被山风吹得哗哗响:前一百万斤茶必换马,余者论银。汉商王掌柜摸着新领的“数据合约”,火漆印下的“官七商三”分红比例清晰可见——他不再担心藏商赖账,却发愁掺假茶砖再无销路。
“王掌柜,”李煌忽然转身,“数据房算过,一等茶砖在藏地能换三等马,比掺假茶多赚两成。”他指向远处的匠人学堂,“陈师傅在教藏民制砖茶,你们若肯教炒茶术,藏地明年能多换两万匹马。”
王掌柜的算盘在袖中暗响:教技术换市场,比垄断更划算。他忽然想起和珅倒台时,自家茶号差点被充公,如今凭数据合约,竟能光明正大地赚银钱。“李大人,”他掏出账本,“去年私运的二十万斤茶,愿补税入官股。”
暮色漫进山谷时,罗布藏的马帮驮着盖着火漆印的茶砖启程,李煌望着马队首尾的“数据房”彩旗,忽然对通事说:“在藏文合约上画个雪山符——藏民信山神,算筹也要借借山神的威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