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算粮破阵,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庆四年十月廿三,武昌城的菊香混着炭火味飘进总督衙门,林则徐盯着案头的《白莲教粮秣清册》,指尖划过“房县老营月耗粟米三百石”的批注——这是按《保甲法》逐村核减劫粮记录,结合被俘民夫口供汇总而成,旁注“误差不过一成”。旁边摊开的《川楚陕仓储黄册》以不同颜色标注:教匪控制区用朱笔圈点,仅竹山、保康有墨笔小字注“社仓旧储”,储量不及官军屯田区的十分之一。
“大人,探子回报,”千总递上染着血渍的密报,封皮钤着“兴安驿”火漆印,“王聪儿差‘粮队’往陕西方向,所过之处强征‘义粮’,裹挟青壮。”
林则徐抚过嘉庆帝亲批的《教众成分析要》,黄绫上朱笔圈出“青壮流民占比六成五”,旁注《户部则例》“无籍者易为匪”律条:“此辈本为无田穷民,官军若能授田存粮,何须从贼?”展开《郧阳府屯田图》,绿色垦区已在房县周边连缀成网,每个屯田点皆标“存粮可支三月”,源自《农政全书》“区田十亩,足养一家”之法。
千里之外的养心殿,颙琰正在校勘《邪教粮道图说》。图中以墨线粗细示粮运多寡,“房县—商洛”道旁注“月运粮百石,需民夫三百”,乃按《驿站则例》“人夫运粮日限三十斤”推算;“兴山—巴东”险道标“三日仅运粮十石”,附验道官手札:“路窄难行,骡马坠崖者十之三”。他取来案头的黄花梨算盘,按《九章算术·粟米》拨弄算珠:“二十万众,即青壮八万,每人日需粟一升,月耗二万四千石——彼据穷山,安所得粮?”
“皇上,陕西急报,”军机章京捧来黄绫折,“王聪儿攻兴安屯田堡,堡民凭《保甲册》辨贼。”
颙琰翻开《耕织黄册》样本,首页绘“垦民面形图”,旁附《洗冤集录》“辨手茧法”——此乃依循乾隆朝编查保甲旧制,非为新奇之术。“百姓编户,本有‘互保连坐’之法,今不过详录体貌,使匪无可匿。”
又命人取来《军屯火器阵图》,图中“抬枪列阵”法源自《火攻挈要》:“仰角以‘望山’为准,每升高一寸,射程加五丈。”朱笔圈注:“令炮手熟习‘望山定度’,勿言‘仰角五度’——此泰西算法,边民不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