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游子归乡,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庆九年·夏·广州港
三艘福船组成的船队在珠江口劈波斩浪,船首的妈祖像披着猩红绸带,船尾“福兴号”的杏黄旗与英国商馆的米字旗并排飘扬。威廉·巴洛站在主船甲板上,望着舱底用铅板密封的十二箱典籍——那些在马六甲收集的《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抄本,此刻正随着海浪轻晃,羊皮纸上的暹罗文批注与汉字墨痕在月光下交叠。
“巴洛先生,粤海关的巡检来了。”陈嘉言的长子陈维楫掀开舱帘,腰间挂着泉州府颁发的“侨商护籍”腰牌,牌面“忠孝两全”四字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铜钥匙碰撞,发出清越的响。巴洛注意到,这位精通中英双语的年轻侨商,袖口绣着的不是家族纹章,而是《九章算术》的勾股图。
巡检船靠近时,灯笼上“粤海关”三个朱砂大字在江面投下倒影。巴洛伸手按住腰间的皮质文书夹,里面装着斯当东爵士与两广总督阮元联名签署的“典籍免税通行证”——三个月前在马六甲,正是阮元的密信让陈嘉言放下戒心:“朝廷求贤若渴,何况祖宗典籍?”
“查验货物!”巡检官的喝令惊飞栖在桅杆上的夜鹭。陈维楫上前施礼,腰间腰牌在灯笼光里闪过:“卑职奉总督大人令,护送南洋侨商献书船队。”说罢展开黄绫封面的《献书清单》,首行便是“《天工开物》南洋廿三代抄本,附满剌加土法制盐图”。
巡检官的手指划过“土法制盐图”五字,忽然想起去年两淮盐改时,总督曾命人搜集海外制盐术。他对着月光细辨清单上的朱砂官印,确是阮元的“雷塘庵主”私印,遂拱手道:“久闻南洋侨商心系故土,这批典籍可直运广州城,总督大人已在镇海楼设宴相迎。”
三日后,十二箱典籍运抵总督署。阮元亲自开箱,当《天工开物》抄本的冶铁篇飘落时,图中“南洋砂铁炉构造图”让他想起在云南查矿时见过的土高炉。更珍贵的是《河防一览》残页,暹罗华商抄本里竟夹着湄南河治水笔记,对黄河堤坝修缮多有启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