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108章 留洋生涯,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丰八年九月,波士顿唐人街的煤气灯在雨雾中明明灭灭。容闳推开「聚贤阁」茶楼木门,檐角铜铃响过三巡,二楼传来算盘珠的轻响——那是《九章算术》开方术的节奏,混着钢笔在羊皮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七个年轻人围坐圆桌,每人膝上摊着《自然与实验哲学讲义》,算珠却在《海岛算经》图示上打出微分方程的解。
「容先生,」留着短发的匠人阿康推了推圆框眼镜,算珠在「勾股」与「微积分」间切换自如,「哈佛教授说咱的算盘只能算整数,可咱们用竹芯铜珠算出了π的小数点后七位。」他掀起袖口,露出刺在腕间的「工」字暗纹——那是咸丰六年随容闳首次偷渡时,在香港码头刻下的匠人印记。
容闳抚过桌上的「中西合璧」算盘,梁上刻着《天工开物》的齿轮图,框边嵌着麻省理工的螺纹标准。这些私自留洋的匠人,早在两年前就藏在「美华利」号货舱底,用算珠测算洋流数据。直到三个月前,僧王的《算学留洋条陈》被肃顺暗中递入军机处,末尾附肃顺密注:「可借容闳之议行之,勿令上知。」
「洋人扣下机床,」容闳压低声音,指尖敲了敲墙上的《坤舆万国全图》,「但僧王送来了察哈尔铁矿的测绘算码。」他从怀表夹层抽出半张密折,首行「僧格林沁谨呈」的字迹下,藏着肃顺用茶水写的批注:「算理无界,借势而为」——那是用「算理正心」铁印的火漆封口,专为瞒过咸丰的朱批稽查。
同日申时,苏州城外的运河边,淮军匠人正挨家挨户收集竹制算盘。李鸿章站在「自强号」炮船上,望着兵丁从百姓手中征来的算盘,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僧王密信里的叮嘱:「容闳之匠,可助破局。」阿康离国前塞给他的「蜂蜡防潮算谱」,此刻正被匠人匆匆注入算珠内芯,算珠缝里渗出的蜡香混着百姓的低语:「又要打仗了,算珠换条活路吧。」
「大帅,」亲兵呈上最后一批算盘,竹珠上还沾着灶台的烟火气,「百姓说磁石火弩吓破了胆,愿以算珠换淮军护城。」李鸿章摸着算珠边缘模糊的「忍」字刻纹,想起老陈临终前攥着算珠说「算理如水,堵不如疏」,更想起肃顺密旨里的那句「留洋事急,暂借僧王之名行之」。远处传来太平军「磁石火弩」的哑响——因天京磁矿枯竭,弩机上的磁石贴片薄如蝉翼,在雨中难引火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