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3章 铁锚堂规,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09年1月,上海深冬的黄浦江面漂着碎冰,江南制造总局的烟囱喷出灰绿色的蒸汽,将整片厂区笼罩在酸涩的雾霭中。钳工陈阿水蹲在编号「沪造叁号」蒸汽差分机旁,听着齿轮咬合的节奏——那规律的咔嗒声里混着三分异常,像是某个轴承缺了半道油膜。他往手心里哈了口热气,袖口的「三星算筹」徽章随动作晃出微光,那是连续三年通过算理考核的证明,铜质基底上的云雷纹已被磨得发亮。
「阿水哥,」学徒阿福递来一块抗磁钢毛坯,指尖沾着新溅的机油,「洋技师说隐铁率要测三次。」
陈阿水接过毛坯,铁腥味混着薄荷膏的清凉钻进鼻腔——这是他自制的防金属过敏药膏。他摸出腰间的竹制算筹,表面烫着「西门子标准流程」的洋文,实则内侧刻着先朝传下的「螺旋速算符」,每道纹路间距精确到厘毫。对着毛坯呵出的白雾中,铁屑因静电吸附在算筹表面,渐渐聚成不规则的扇形。
「隐铁率八五,」他用算筹尾端敲了敲操作台,竹节空腔发出清亮的共振音,「告诉洋鬼子,小数点后两位是八五,」顿了顿,算筹在掌心转了半圈,「咱们心里得有八五三七。」
阿福眨了眨眼,看懂了算筹倾斜的角度——那是铁锚堂「精确到千分位」的暗号。远处传来海关大钟的轰鸣,十二声闷响惊飞了屋檐下的寒鸦,陈阿水望着江面上缓缓靠岸的英国商船,船头的磁石检测仪像只独眼巨怪,正用绿光扫描着厂区。
「听说京张铁路招匠人,」阿福压低声音,油污的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那是他刚入厂时系的「避铁灾」符,「算理生能拿双倍饷银,还不用戴监工筹。」
陈阿水的手指骤然收紧,算筹边缘在掌心压出红痕。上个月,工头以「提升效率」为名收走了所有匠人的「监工竹筹」——说是记录工作时长,实则每根筹身都嵌着抗磁砂微珠,能通过摩擦痕迹记录操作频率,再由厂区的特斯拉线圈汇总成工作效率报表。他摸了摸空荡的左腕,那里还留着竹筹磨出的浅痕,形如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
「京张线用的是混合轨,」他忽然开口,算筹在毛坯表面轻轻一划,极小的「工」字符号若隐若现,「洋人瞧不上咱们的竹碳配比,詹大人却偷偷在八达岭埋了抗磁砂桩。」蒸汽差分机喷出的白雾中,他想起上个月詹天佑来视察时的场景:那位留洋归来的总工程师袖口露出半截竹筹,表面没有任何监工纹路,分明是用普通湘妃竹削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