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49章 对日借款,嘉庆变法:数据治国,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贵国的磁导技术,」周自齐望向林权助,算筹「理」字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就像这蒸汽灯的光芒,看似明亮,实则依赖我们的抗磁砂供电。」他指的是日本在上海的纱厂,其磁导纺纱机每天消耗的抗磁砂,有三成来自山东匠人故意泄露的「次品」,里面掺有让机器每月停机三日的竹炭颗粒。
当林权助带着协定离开时,周自齐收到山东密报:青岛匠人已在日本运砂船底涂抹「郑和宝船抗磁膏」——这种用《武备志》记载的秘方制成的涂料,能让海水在船体周围形成「磁导盲区」,看似满载而归的货轮,实则只装了三成真砂,其余都是能引发日本熔炉爆炸的石英砂。
「段总理,」周自齐将三百万银元的支票存入财政部抗磁保险柜,密码是「」——甲午海战爆发日,「这笔钱会变成抗磁钢,铸成我们的公理之盾。」
段祺瑞望着保险柜上的「工」字徽记,突然想起周自齐曾说过的话:「算理不是投降的算盘,是借贷的天平。我们借的是他们的钱,还的是他们的债,而利息,就是让算理文明在他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暮色降临时,东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馆突然响起刺耳的磁导警报——他们新买的西门子磁导仪,竟将中国匠人敲击算筹的《茉莉花》旋律,误判为同盟国潜艇来袭的信号。周自齐知道,这是铁锚堂匠人用借款购置的设备,给日本人上的第一堂算理课。
夜风拂过,他袖口的「工」字布贴扬起,露出里面用借款合同纸张碎片拼成的「还」字——那是用算筹密纹写成的「欠债必还」,每个笔画都暗藏着未来收回矿权的数学公式。正如铁锚堂流传的那句话:「洋人用算盘借钱,我们用算筹记账,到了该结账的那天,他们的小数点后面,全是我们的利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