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十二瓣霜华,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您看这瓷盘中央。”张道长指着四大怀药形成的空隙,“十二瓣菊花围出的圆,恰好是‘十二经周天图’,山药立中宫,对应任督二脉交汇的‘膻中’,牛膝根须所指,正是十二经别出的‘八虚’之处。”叶承天顺着他的手势望去,果然看见牛膝的须根阴影分别指向瓷盘边缘的“肘、腋、髀、腘”等虚处,与《灵枢》中“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的记载暗合。

此时,千头柏的影子恰好漫过供桌,树心凹陷处的新枝在瓷盘上投下细影,宛如孙思邈手持药斗的剪影。叶承天忽然觉得,眼前的十二瓣菊花不再是简单的祭品,而是一个微缩的时间祭坛:每一瓣都是一个月份的药魂,每一滴露水都是天地的精魄,当它们在瓷盘上按十二经络排列,便形成了贯通古今的医道年轮——古人借此与自然对话,今人借此与古人共振。

青铜磬的余韵里,叶承天闭上眼,仿佛看见千年前的祭仪现场:孙思邈带着弟子,在同样的古柏下,用同样的十二瓣菊花,向天地献上食疗的智慧。那些被现代科学分解成分子式的药材,此刻在他心中重新凝聚成有温度的生命载体,带着露水的清凉、菊花的苦香、以及千百年间无数医者的掌心温度。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瓷盘上的露水已悄悄蒸发,只留下十二道淡淡的水痕,在素白瓷面上勾勒出类似《黄帝内经》明堂图的纹路。张道长轻轻合上抄本:“祭仪的妙处,不在形式,而在让医者记得——每一味药都是天地的孩子,每一次摆放都是与光阴的约定。”

山风掠过庙庭,带来远处药田的辛香。叶承天望着瓷盘上的十二瓣菊花,忽然想起自己的女儿曾问:“爸爸,药神爷爷真的能听见我们的祈祷吗?”此刻他终于明白,孙思邈听见的,不是具体的祷词,而是医者们在摆放每一瓣药、煎煮每一味汤时,心中升起的对生命的敬畏与慈悲——这,才是跨越千年的“十二上牢”真正的祭品。

叶承天忽然想起在敦煌藏经洞见过的唐代《食疗本草》残页,上面画着的菊花正是这般“瓣细而长,色白而润”。他指尖抚过瓷盘边缘的冰裂纹,那些细密的纹路竟与《千金方》里的药方配伍图暗合——原来古人早将医理融入器物,让每一次祭祀都成为活的本草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嫁给猎户相公,他逼我天天吃肉

哎啦啦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从地狱里走来,自骄阳中盛开

司徒拂月

你们管这叫邪修?

炖汤的鸽子opop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村乡满艳

林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