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思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非刘姓不得封王,大谋谋天下,天民思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巍峨耸立、气势恢宏的宫殿之内,雕梁画栋间,缭绕着岁月沉淀的庄重气息。刘邦端坐在主位之上,身姿虽依旧挺拔,却难掩眉眼间的沧桑。他缓缓地再度提及英布造反一事,神情里裹挟着深深的感慨,语气中满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他微微皱眉,目光望向殿外的远方,那里似乎藏着他对过往复杂局势的无奈,缓缓开口:“韩信啊,那韩信,实在是让我放心不下。他的才能太过卓绝,于这乱世之中,恰似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刃。既能为我所用,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可一旦他心生不轨,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我一直对他有所防备,不过念及往日并肩作战的情分,我还是保留了他侯爵的位分,也算是对曾经患难与共的一种交代。”

说罢,他深深叹了口气,胸腔里像是承载着无尽的沉重,接着说道:“至于他协同陈豨造反这件事,说实话,我心里是不太相信的。韩信何等人物,他的谋略与抱负,岂会在这等小事上得以全然展现?可如今,造反之事传得满城风雨,人言可畏,即便我有心为他辩解,也已是无力回天,只能说对他有所亏欠啊!”

刘邦微微停顿,像是陷入了沉思,目光缥缈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搜寻着真相,随后又接着说道:“彭越那事儿,纯粹是他人告发之词。这朝堂之上,谁人背后不被议论?但总不能仅凭几句传言就轻易动他吧?只是吕雉那妇人,心思向来多疑,容不得任何有可能威胁大汉江山的隐患。她心意已决,我若强行阻拦,只怕会引发更大的纷争,这局面我又如何能左右得了呢?”

他轻轻摇了摇头,再次叹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疲惫:“再看看英布,真不知为何,他原本相安无事,却莫名其妙地突然造反!这朝堂、这天下,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啊!看来,分封异姓王,果真是后患无穷,这隐患就像一团驱之不散的迷雾,始终笼罩在大汉江山之上,让我心里一刻都不得安宁。”

张良在一旁静静聆听,心中思绪万千。他暗自思量,其实岂止分封异姓王后患无穷,就算分封同姓王,历经几代之后,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天下,就如同一出循环往复的大戏,王朝的兴衰更替不过是一种难以逃脱的轮回。

他忆起周武王得天下后,为防止异姓诸侯国造反,大肆分封宗室亲戚到各地,企图以周氏亲族的势力钳制异姓诸侯,彼时号称“天下姓周”。然而又如何呢?几百年后,他的后代子孙深陷战国乱世,为争夺权力和地盘混战不休,最终周朝分崩离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不过,张良心里明白,刘邦是出于对刘氏皇族未来的深切担忧,为了江山能够千秋万代,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且,他也深知刘邦分封兄长及子弟,是为了培植刘氏皇族势力,稳固大汉江山。于是,张良只是顺着刘邦的意思点了点头,将心中这些深层次的忧虑默默藏起,未露分毫。

张良心里清楚,刘邦或许是考虑到自己死后,吕雉有可能大肆封赏吕家之人,为避免这种局面,才决定与群臣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对此,张良十分赞同,在他看来,这确实是保障大汉江山稳定的有效举措。

然而,张良有着自己坚守的原则,他一贯秉持“不该插手的事绝不插手”的信条,所以即便对刘邦的这个决定举双手赞成,也并未参与具体的商议过程。实际上,是在陈豨被斩首,卢绾逃亡匈奴之后,由刘邦亲自主持,萧何、曹参等大臣组织百官共同商议,才最终定下这一约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地狱里走来,自骄阳中盛开

司徒拂月

你们管这叫邪修?

炖汤的鸽子opop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村乡满艳

林之火

高武:一元秒杀,超脱成神

清川沐风

我在火影世界推广火影忍者手游

朝读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