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0章 你竟沦落至此,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竟沦落至此
你竟沦落至此</p>
热!真踏马热!</p>
方重勇带着三百银枪孝节军骑兵,马不停蹄的从伊州赶往西州,在州府高昌城内稍作休整后,又沿着“银山道”前往焉耆镇。</p>
方重勇发现好像高估了自己对于恶劣天气的容忍度。不断吸入灼热的空气,让他感觉身体快被烤熟了,无时无刻不想着喝水,却又不能频繁喝水。</p>
不仅如此,他还必须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以免汗液蒸发太多导致脱水。</p>
如果不是为了着急赶路,压根不必这么折腾!</p>
方重勇高喊了一声。</p>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p>
“得令!”</p>
每一个要从西州前往焉耆镇的人,都必须经过张三城的大门才可以通过,否则就只能冒险翻山,风险极大不说,还不能拖运辎重。</p>
“老子是圣人直接管辖的银枪孝节军,某身边这位是西域经略大使,你们还不快把好酒好菜拿出来劳军!”</p>
诶?</p>
方重勇身后的王难得、何昌期、管崇嗣等人全都惊呆了,就连见惯了方重勇行事不拘一格的阎朝,也搞不懂这位“河西麒麟”到底打的什么主意。</p>
方重勇从腰间掏出银枪孝节的金制鱼符,在封常清面前晃了一晃,一脸自信昂扬。</p>
所谓的“碛”,就是一种延绵的山脉有不规则道路的地形。其“山”间很多石头都被风吹出了孔洞,且周围寸草不生。</p>
他以前压根就没见过对方好吧!</p>
一时间气氛有些莫名的尴尬。</p>
“是啊是啊,方节帅,您把衣服换给封将军穿,我们谁还敢跟封将军说话啊,这对封将军也不好呀。</p>
“明白了!”</p>
三百银枪孝节军牵着马爬上山丘,看着这座矗立在关键要道旁的唐军戍堡,都有些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座山丘少说也有七八百米高,虽然挨着水源,地形也不陡峭,但上山下山挑水却是个麻烦事。</p>
鸐鹆镇内只有十几户人家,没有修围墙,都住在戍堡周围。而这座位于山丘上,离山丘下水源地颇远的戍堡,长宽大约相等,目测三十米左右,有两层楼高。</p>
“节帅,要不要扎营?”</p>
说完还给何昌期使了个眼色。</p>
方重勇指着已经在往低海拔而去的山路,对封常清询问道。银山馆很有名,是周边最重要的一个补给绿洲。</p>
银山馆是贞观时期就建立的一个驿站,也是西域数量不多的驿站,屯田有七八十亩的样子,同样也是周边有一个规模极小的戍堡。</p>
这里远比沙州要更加“开放”,或者干脆说,这里本来就是西域小国的地盘,只不过当年被太宗派兵给灭掉了而已。国家虽灭,文化与习俗却长存,自然比不得中原。</p>
当然了,李嗣业现在从龟兹城外放到焉耆镇,名义上的职务没变,实际职权还是有所提升。焉耆镇水草丰美,兼有农耕,旁边还有个大湖可以吃水产,实在是比待在龟兹城舒服多了。</p>
“本大使的军服,先给伱穿上,把你身上那件安西军的破军服脱了吧。”</p>
“士气可鼓不可泄,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绝对不许停下来休息!”</p>
很快,土墙上的院门打开,一个身材瘦小的安西军中年军官走上前来,非常谦卑的单膝跪下,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p>
“鸐鹆镇镇将封常清,拜见方大使!吃食与饮水,末将这便去准备,请方大使与银枪孝节的各位同袍入戍堡休息。”</p>
方重勇将腰间鱼符递给王难得说道。</p>
布料鲜艳的衣服,都是些翻领、对襟、窄袖的款式,还有不少人缀宽阔的锦带,还有那些若隐若现的奇怪货物,看上去一派异国景象。</p>
北庭都护府旗下的唐军,驻扎都非常集中,生活条件也很不错,并没有差河西走廊的唐军多少。可是从这个戍堡开始,就是安西都护府的兵马了,它便是焉耆镇的前哨站。</p>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银山碛,还有一天路程到银山馆。沿着这条路走继续走,过了银山馆继续向西,不远处便是吕光馆,再往西,就到了张三城守捉的驻地,城池修在一座山丘上。</p>
他们这支队伍,就这样承受住了烈日下的烘烤,一路不停终于抵达银山馆。在此补充了一下水源,又继续上路,经过一天一夜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张三城守捉的驻地。</p>
结果因为得罪了高仙芝的亲信郑德诠,所以被打发到了这里。现在方重勇让他脱离安西军编制,虽然对于高仙芝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旁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呢?</p>
“银枪孝节军是圣人亲军,可以随意在西域边军中挑选合适人选,封镇将不必多想。你在高仙芝身边是什么官职,到本大使身边,还是一样的。”</p>
如果有人敢违抗军令,就亮出银枪孝节军的鱼符!</p>
如果还不听命,直接杀!本节帅给你撑腰!”</p>
“那焉耆镇呢?”</p>
等何昌期下去后,方重勇忍不住摸了摸自己额头上的汗水。他已经很注意散热透气了,但这酷暑的天气,一般人真扛不住。</p>
编制本来就只有四十八人,还有不少人出去巡逻了。值守的镇将一看有大队人马上山,立刻下令关闭院门,派人去烽火台上随时准备点火。</p>
戍堡外有一米多高的土墙,围起来的除了戍堡外,还有六七间石头垒起来的屋舍,似乎是用来囤积粮秣还有养马的。</p>
做完这些之后,这位镇将对着戍堡下面土墙外面的银枪孝节军喊话道:“你们是哪一部的唐军,可有鱼符与军令?来鸐鹆镇所为何事?”</p>
喝水其实山下就可以解决,不必上山找茬。方重勇来此地,只是想看看西域边陲唐军,平日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p>
方重勇忽然想起这一茬,眯着眼睛询问道。他猜测封常清既然是在安西军中,应该知道些许内情。</p>
听到这话,封常清面色数变,然后压低声音道:“张三城守捉的守捉使,正是郑德诠。”</p>
披坚执锐,战场拼杀的丘八们只是生存状态很危险,打起仗来朝不保夕而已。</p>
“焉耆镇的镇将是李嗣业,此地驻扎的还有他麾下三千陌刀军。”</p>
一个守捉大概七百人到两千人之间,具体看兵力部署。高仙芝安排自家人卡龟兹镇外围这个点,确实是高明得很,也不算是“任人唯亲”。</p>
“末将听命!”</p>
不到西州,不知道极限沙漠气候有多恐怖!跟西州可以热死人的天气比起来,敦煌那边的沙漠都有点可爱了。</p>
“王难得!”</p>
这是一种介于戈壁与沙漠之间的地形,不易攀爬,但可以穿越。在西域,“碛”往往就是将两个区域之间分开,却又没有完全阻断的地理隔离带。</p>
但他们却总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或高官厚禄,或马革裹尸而还。</p>
戍堡上也有烽火台和四座箭楼,堪称是一个超小型的城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封常清颇有些犹疑。</p>
方重勇拍了拍封常清的肩膀,一脸热切说道。</p>
何昌期也开口劝说道。</p>
因为所掌控的地方基本上没变,所以边军高层如果不外调,想升上去很难。当年在沙州的时候,方重勇就知道李嗣业是陌刀军的军使,现在还是这职务。</p>
“让副镇将接替你的位置,以后你就在本大使身边听用,参谋军机。”</p>
三八.六.一六四.二四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