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8章 扶我起来,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扶我起来
扶我起来……</p>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正殿。李琩正在召集几个大臣商议大事,嗯,或者说是这几个大臣,将李琩强行留在大殿内也行。</p></p>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然而秋日的凉爽与繁茂,似乎与大殿中的人无关。</p></p>
无论是闭目假寐的李琩,还是面色忧虑的几位大臣,没有谁的脸上带着笑容。</p></p>
有人满不在乎,有人忧心忡忡,他们之间,似乎天然就带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p></p>
“诸位爱卿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p></p>
李琩坐在龙椅上懒洋洋的说道,翘起二郎腿,毫无一个天子该有的仪态。</p></p>
自从大仇得报,李琩就想宣布退位,然后隐居华山。</p></p>
于是在中枢朝臣们近乎软禁一般的“劝说”下,李琩也只好勉为其难的留在大明宫之中,根本不能外出。</p></p>
但李琩也借此机会彻底摆烂了。</p></p>
宰相说什么就是什么,议政堂商量好什么事情,他直接下圣旨就行。从来都不问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p></p>
然而,在这样近乎于“无为”的状态下,长安城内的政务,居然运转得很顺畅!原本混乱的关中各州县,都陆陆续续在恢复正常。</p></p>
李琩这个天子在失去职能后,朝廷内外似乎……更精神了。没有出什么乱子,甚至不需要他站出来平息事态。</p></p>
林林总总的怪事,时常让李琩感觉无趣。大仇得报的他,如今剩下的便只有空虚。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提起他的兴趣,每日处理政务的心态,更像是在看戏。</p></p>
“陛下,如今天下纷乱,朝廷用度不够,需要改革税制。简单的说,就是要多弄些钱。</p></p>
微臣恳请改革盐税,行榷盐之法。”</p></p>
此时此刻,担任户部尚书的天子”,总比基哥那种喜欢折腾的辣鸡强得多。</p></p>
“微臣是打算,在西北、荆襄、两淮、江南等地,设置盐仓。在所有产盐之地设立盐官。盐户专门生产食盐,所产之盐全部由官府收购和运销,严禁私自出售。</p></p>
如此一来,便可以收到足够的税款,以供军需之用。如今关中兵马不足用,需要扩军备战,收复失地,无论做什么都需要钱。</p></p>
盐税六倍于售价,就可以满足需求了。</p></p>
请陛下明察。”</p></p>
榷盐法不是什么新鲜事,说白了就是食盐国家专卖,外加收重税!这样做的好处,是将税赋加到了暗处,是一种间接税,被收税的人感受不到。</p></p>
而且还有个好处,那就是逃税的大户们,也一样要吃盐,等于是交了间接税。这样一来,便扩大了国家税收的基数。</p></p>
不过坏处也很明显,一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二来则是会养出“亦商亦盗”的盐商群体。</p></p>
历朝历代用榷盐的很多,只是看似都是榷盐,里面操作细节的不同,却会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这是一门很高深的治理学问。</p></p>
话说回来,税赋六倍于原售价……多少是有点吃相难看了。</p></p>
“准奏。”</p></p>
李琩面色平静说道,像是没听到第五琦说的内容一般。其实他根本就不懂实行榷盐的后果会如何,朝廷要付出什么代价。</p></p>
就算懂,也没什么话想说。</p></p>
人各有命,百姓有百姓的命,权贵有权贵的命,帝王有帝王的命。</p></p>
盐贵,那就少吃。</p></p>
李琩不想替底层人操心,就像底层人也不为他的命运操心一样。</p></p>
大家都是苟活着,盐税收了也不是用在他李琩身上,李琩只想当一条躺平的咸鱼。</p></p>
因为现在明面上李琩是皇帝,然而他对于政务军务根本插不上手,那些大臣与各军主将,也习惯于李琩不插手了。</p></p>
或许,这便是他还没被野心家杀死的主要原因吧。</p></p>
虽然李琩弑父名声不太好,但是他不妨碍大家蝇营狗苟呀!</p></p>
怎么能说他人憎狗嫌呢?</p></p>
“陛下,微臣请奏,卖官鬻爵。”</p></p>
颜真卿对李琩叉手行礼说道,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奏折给程元振,后者将其带到李琩面前。</p></p>
不管事归不管事,奏折还是要看看的。</p></p>
李琩打开奏折一看,顿时心惊肉跳。</p></p>
只不过嘛,这卖官也是有讲究的。</p></p>
朝廷不卖正儿八经的官位,只卖明经科的中举资格!</p></p>
只要谁肯出钱,那他就是明经科中举了,立刻拥有当官的资格(不是说就当官了)。</p></p>
这玩意对于那些渴望当官又考不上科举,家里条件不错的官宦之家来说,是很有些吸引力的!</p></p>
并没有呀,他只是卖出了“当官的资格”,但是选官的权力,还在吏部手中呀。</p></p>
让买了明经科中举,拥有选官资格的人在家等着,按照吏部的用人规则,那些人最起码都要等三年。</p></p>
谁知道三年后是什么光景呢?</p></p>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一招的副作用还是可控的,却可以解朝廷缺钱的燃眉之急。</p></p>
当初基哥让颜真卿办了很多无下限的差事,现在颜真卿也是有样学样,将那些招数提炼精华,以毒攻毒。</p></p>
“准了,现在关中实行吧,江淮太远,就算收到了财帛,也很难平安运回关中。</p></p>
颜爱卿量力而行吧,能收多少算多少。”</p></p>
李琩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说道。</p></p>
其实,颜真卿也就有此一说,没想过能在江南与两淮顺利实行。能在关中搜刮一番,应该就能暂时对付一下了。</p></p>
“谨遵陛下之命。”</p></p>
颜真卿对李琩躬身行了一礼。</p></p>
此刻他发现在旁边一直不说话的李泌,有些过于安静了。</p></p>
李琩看向他询问道:“李相公又有什么事情要说呢?”</p></p>
“回陛下,河北贼军史思明部,已经从河东退回了幽州。</p></p>
而贼军李宝臣部,则进入了洛阳,控制了伪帝李琬。</p></p>
微臣建议,可以派遣使者去一趟幽州,给史思明封官,让贼军内部产生内讧。”</p></p>
李泌慢条斯理的说道。</p></p>
“行吧,此事你自己安排便是。”李琩点点头,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模样。</p></p>
“陛下,此事不可啊。”</p></p>
颜真卿忽然站了出来,表达了不同意见,他看着李泌说道:“李相公,若是与史思明媾和,无疑是承认了河北独立。将来朝廷若是再想控制河北,一定是困难重重。不能为了一时的安稳,而给国家埋下隐患啊!”</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