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3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盛唐挽歌,携剑远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他知道手下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必须要快刀斩乱麻,把局面先定下来再说!</p>
关键时刻,没有什么少数服从多数,没有什么民主集中。你们听我的就是,我是老大,所有的责任,我一个人扛起来!</p>
天塌了先压我,我顶着!</p>
“诸位可知道,何为正统么?”</p>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p>
接着他自问自答说道:</p>
“所谓正统,不是出自宗室就代表了正统,而是这个人要为天下人扛起这江山!</p>
吐蕃人来了,李宝臣挡不住,李抱玉挡不住,所以需要一面旗帜,把所有愿意出力的人,都集中到这面旗帜下,避免内耗!来挡住吐蕃人,将他们赶回高原去!</p>
倘若是方某挂帅出征,出了这汴州,谁还认方某这个人?</p>
会不会有人觉得方某就是带兵过去劫掠财帛和占地盘的?</p>
诸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啊。</p>
天子守国门,这分量你们明白吗?”</p>
方重勇一番话把众人都给镇住了!没想到让李琦挂帅,居然有这么多讲究!</p>
许久之后,严庄这才叉手行礼问道:“官家,其实吧……下官以为,这吐蕃人如同猛虎一般,对我们并非完全是害处。我们何不借这把刀,先把李宝臣和李抱玉给宰了,然后等他们死的死残的残,我们再出手呢?”</p>
严庄说了一个让方重勇感觉很熟悉的方略。</p>
似乎眼前站着那位校长,在对自己说“攘外必先安内”以及……优势在我。</p>
“那样对我们确实很有利。”</p>
方重勇点点头,没有否认严庄的说法。不过他话锋一转,继续解释道:</p>
“但是那样的话,也让天下人看清了我们,也让我们看上去跟李宝臣、李抱玉之流一个德行了。</p>
你们以为,凉州的百姓现在在指望什么?</p>
他们难道指望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朝廷么?他们难道指望一个投机取巧的朝廷,来河西收税么?</p>
他们是希望有人能替他们做主啊!不然凭什么听朝廷的?</p>
失了人心,再捡回来,就很难了。</p>
吐蕃人来了,如果我们不为他们做主,那么我们将会永远失去河西五州,乃至更远的西域。</p>
这不是在做买卖,而是我们在为自己正名。我们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朝廷,我们是正统,你们明白么,正统!”</p>
“官家说得对!下官愿意去一趟关中,说服李抱玉归顺到天子旗下!”</p>
元载急吼吼的站出来,对方重勇鞠躬行了一礼。</p>
“好!说得好!”</p>
方重勇激动的拍了拍元载的肩膀,环顾众人说道:“不同意的人,留守汴州即可,本官不会追究责任的。但是出兵凉州之事,已成定局,无须讨论。接下来,只管商议怎么推进此事便是了。现在天色已晚,你们也都辛苦了,回去歇着吧,具体事务明日再议。”</p>
听到这话,众人都对方重勇默默行礼,然后闷不吭声的走出书房。今夜的信息量有点大,他们需要花时间,好好揣摩一下接下来该怎么谋划布局。</p>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劝说不要出兵的话,都不必再说了。方重勇态度甚为坚决,此事已经无可逆转。</p>
等手下亲信都离开后,方重勇这才坐到桌案前。</p>
●ttan●c○</p>
他其实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坚定,甚至也认为严庄说的办法,很有操作性。</p>
吐蕃人把关中打烂了,甚至把长安烧成灰,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方重勇而言更有利一些。</p>
毕竟,真到那一步,就没人跟他争了。</p>
只是那样的话,他和这个时代遍地都是的野心家,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p>
因为要搞死对手,所以放任吐蕃人长驱直入?</p>
中晚唐的时候,连桀骜不驯的魏博牙兵,秋季都要参与防秋,要调度到凤翔一代防备吐蕃军东进呢!</p>
难道他一个穿越者,连魏博牙兵都不如?</p>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p>
若是看到吐蕃人肆虐边境,还想着借刀杀人,那才是猪狗不如呢!</p>
“李抱玉的河东军,老底子是赤水军。赤水军是凉州本地兵马,建军超过了一百年,与凉州的联系是千丝万缕。若是打着李琦御驾亲征的名义,想必李抱玉很难拒绝汴州军入关中。</p>
他若是拒绝,赤水军必定哗变,转投到李琦名下。”</p>
方重勇自言自语说道,在面前大纸上写下了“李抱玉”三个字。</p>
“李宝臣如今困守长安,他巴不得李抱玉罢兵,他肯定是不会拒绝汴州军入关中的。而且吐蕃军打到凤翔府,汴州军还能退回汴州,李宝臣能退哪里去呢?</p>
他应该比李抱玉更加欢迎汴州军进关中。”</p>
方重勇又在纸上写下了“李宝臣”三个字。</p>
李宝臣的两个儿子现在还被软禁在汴州,正好这次当做见面礼送回去。父子重逢,失而复得,何其喜悦。李宝臣的心就算是石头做的,这种情况下也不好意思说拒绝吧?</p>
方重勇心中有了几分底气。</p>
“关中天龙人,受到吐蕃军的直接威胁,他们是最害怕,也是最利益攸关的。要倒霉,他们最先倒霉。</p>
现在李琦挂帅出征,他们一定不会反对这面旗帜,起码不会在后勤上捣乱了。”</p>
方重勇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关中天龙人”五个字。</p>
“陇右各州面临吐蕃侵袭,现在有人站出来为他们出头,还是天子亲自带兵。开门迎接王师,自然是不在话下。”</p>
方重勇继续在纸上写下“西北豪族”四个字。</p>
他看了看纸上的名字,左思右想,觉得这次出兵凉州,看似风险极大,实则是打破战略困境的重大机遇。</p>
能不能赢吐蕃人是次要的,主要是凝聚了人心,重新确立了正统!此战之后无论胜败,起码汴州军就有了官军的样子,汴州朝廷便有了超过其他割据势力的气度和责任感。</p>
至于说这么做给李琦镀了金,将来肯定会被他分走一部分声望,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p>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遇到选择,就只能抓大放小了。</p>
方重勇想起在河西五州还有许多故旧,这些都是尚未启用的政治资源,一旦利用起来,将来改朝换代的时候,自有用处。</p>
所谓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那边搞得少少的,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毫不留情将敌人横扫!</p>
在方重勇看来,李抱玉、李宝臣甚至是关中天龙人,都是可以团结的对象。为了收拾吐蕃人,只能让天子李琦作为一面旗帜,也是作为各方的最大公约数!</p>
“看来,岳父的仇是很难报了。”</p>
方重勇忍不住长叹一声。</p>
要拉拢李抱玉,必定要给出郑重的政治承诺,并且严格坚守。就算是将来登基称帝要清算,也只能清算李抱玉一个人,而且还不能大鸣大放的搞,得用一些歪招,把人物理上消灭。</p>
而社会关系和名望,却依旧要保持。</p>
也就是说,李抱玉的性命可以不声不响的取走,但未来新朝廷,必定要有凉州安氏的一席之地,还要保留李抱玉的名誉。</p>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p>
方重勇脑子里忽然蹦出来这句话。</p>
刚刚去皇宫向李琦跪下的时候他没有犹豫,现在想到岳父的仇恨,他倒是犹豫了。</p>
这件事,要怎么跟王蕴秀去说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