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夸大其词
盛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夸大其词,佛珠一颗一颗放小洞里,盛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喝醉之人争论无疑是自找麻烦,耐心倾听即可。
“我刚说到哪儿了?哦对,那红夷炮队的队长……这职位该称呼为把总吧。
看看孙元化手下那些人,名字叫啥忘记了……左良玉!你过来!”
曹文诏也许真有点恍惚了,从洋人到谈论孙元化下属竟不知姓名,遂大声向旁桌侍从吆喝起来。
左良玉?
这一名字令杜寒心中微愣,他未曾预料到今日众人之中竟然包含有左良玉。
“到!”
一名年约二十五六岁的高大武官从随从中站起,疾步走到曹文诏面前拱手道,“将军有何差遣?”
熊熊篝火映得左良玉脸膛通红,分不清是饮酒的缘故还是火光的映照。
“孙元化麾下那两个炮队头领,都叫什么名字来着?”
“回将军,一个名叫彭簪古,一个名叫罗立,皆为百户之职。”
左良玉回答得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处,显然极为懂得如何讨喜。
“对对对,瞧瞧,彭簪古与罗立就称把总,不唤作什么队长。
来,与杜兄弟敬一杯!”
曹文诏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指向杜寒介绍道,“这是左良玉,我手下一名千总,作战十分勇猛。
以后你们不妨多走动。”
左良玉素来以能与士卒打成一片着称,同吃同乐、共享劫掠之财,在军中人缘极好,毫不矫揉造作。
虽然目不识丁,却颇具情商。
杜寒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荒谬之感,自己方才还在思索如何成长为如左良玉这般能够掌控军权之人,未曾想转眼之间,左良玉已然向他敬酒了。
似乎当下处境也未必比自己优渥许多。
起身接过酒碗后,两人互致几句“久仰大名”
后便一饮而尽。
至此,原身的记忆总算浮现一二,记得似乎曾在曹文诏营中偶遇左良玉数次,不过彼时自己只是一名寻常的斥候夜探,自不会有人特意引荐。
果然成名好处多多,人脉增长迅猛,想拦也拦不住。
仅仅一顿饭功夫,自己竟已与宁远诸多英雄豪杰称兄道弟。
“杜寒,不必再返回右屯了,不如留在此处,充当我亲卫如何?”
此时,坐在主位正与副将朱梅谈兴正浓的满桂突然开口相邀。
杜寒听罢明白,满桂这是有意招自己做他的家仆兵。
桌上众人依旧谈笑风生,满桂这句邀请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然而,曹文诏与左良玉却都听得清清楚楚。
二人目光齐齐投向杜寒,神情各异。
曹文诏面色瞬时略显阴郁,心知自己方才尚在谋划招揽杜寒,不料被满桂抢先一步,令他懊恼不已,悔不该未能抢先表态。
左良玉则是神色复杂。
能够在总兵麾下当家仆兵,似乎远胜于在游击手下效命,前途更显广阔。
这杜寒当真好运道,一次建功便获总兵赏识,让左良玉暗自心生羡慕。
明军中有种奇特现象,边疆将领无论麾下兵力几何,精锐者终究为少数,正是这些家仆兵。
所谓家仆兵并非真正的私人家奴,实则属于吃朝廷俸禄的正规军兵员。
然招募来源多样,多以将领私下招募为主,再辅以吸纳军中强者组成骨干部队。
因这些人为将领私下招募,效忠于招其入伍的将领,似主仆般忠心耿耿,长此以往故有“家仆”
之称。
自从明朝中期以来,无论是传统的卫所军户制,还是后期发展的镇戍营兵制,均暴露出重重问题。
拖延发放薪饷的现象导致军中哗变频仍,士兵逃亡问题屡禁不止。
虽军籍在册者号称上万,但大多为虚耗粮饷的疲弱残兵,仅凭他们勉强守城已是勉为其难,更休要说奔赴沙场奋勇杀敌。
这些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士兵,平日里根本无暇进行训练。
一旦爆发战事,即便官方临时大幅提升薪饷和奖赏,也难以激发其战斗力。
毕竟,没有基础能力的士兵,无论怎么激励都是徒劳。
因此,边疆将领往往会利用职权组建私人精锐部队。
他们亲自招募军事素质过硬的士兵,并给予丰厚待遇以提升忠诚度。
为了加强队伍的凝聚力,许多武将与这些精英战士之间通过认义父子等方式建立依附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军队中的空饷机制钻补替制度的空子以及清勾程序中的漏洞。
他们会冒充一些因各种原因(如隐匿、逃亡、疾病或死亡)已不在册的士兵名下的名额领取饷银,因为军籍上并未及时更新。
这种方式事实上被朝廷默认许可,名义上算是代表朝廷招募兵员,军饷同样由国库支出,将领并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
不过默认毕竟不同于明文规定,朝廷在某种程度上的默许下也会提高警惕,防止地方武官权势坐大,通常会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分化。
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控制私养家丁的数量规模。
所以这些边镇武将的家丁数量总体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